《中藥大辭典》:青魚膽草
別名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龍膽科植物蔓龍膽的全草。秋后采集。
原形態
多年生蔓生草本。莖細長。葉對生,紙質,卵狀披針形,長4~7厘米,寬1.2~2.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全緣,深綠色;3主脈明顯。花腋生;萼筒狀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花冠鐘狀,5裂,淡紫色,裂片間有副裂片。漿果長球形,長1.5厘米,紅紫色,有長柄,超出宿存花萼。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
生山野、路邊陰濕地。分布貴州、臺灣等地。
性味
性涼,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健脾,清肺止咳。治黃疸,風熱咳嗽,風濕,蛔蟲病。
復方
①治黃疸:青魚膽草根三兩,煎水服。
④驅蛔蟲:青魚膽五錢,玉竹三錢,大米一把。煮成稀飯,分二次吃完。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青魚膽草
別名
蔓龍膽、魚膽草、對葉林、抽筋草噴七、魚鰍藤
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龍膽科植物峨眉雙蝴蝶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pterospermum cordatum(Marq.) H.Smith[Gentiana cordata Marp.;Tripterospermumaffine auct. Non (Wall.)H.Smith」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
多年生纏繞草本。具根莖,根細,黃褐色。莖通常黃綠色,螺旋狀扭轉,下部粗壯,節間短,長4-5cm,上部節間長10-17cm。葉對生;葉柄1-4.5cm;葉片心形、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12cm,寬1-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常具短尾,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膜質,細波狀,葉脈3-5條,葉片下面淡綠色或帶紫色。花單生或成對著生于葉腋,有時2-6朵呈聚傘花序;花梗較短,具1-4對披針形的小苞片與否;花萼鐘形,不開裂.稀一側開裂,明顯具翅.裂片基部下延呈翅:花冠紫色,鐘形,裂片卵狀三角形,褶寬三角形,先端微波狀;雄蕊5,著生于冠筒下部,不整齊,花絲線形,花藥長圓形;子房橢圓形,長約1cm,通常近無柄,基都具5淺裂的環狀花盤,花柱細長,長1.5-2cm,柱頭線形,2裂。漿果紫紅色,內藏,長橢圓形,長2-3cm,稍扁,近無柄。種子暗紫色,橢圓形或卵形,三棱狀,邊緣具棱,無翅。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700-3200m的山坡林下、林緣灌木叢中及低山河谷。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陜西、湖北、湖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纏繞。莖細近圓形,表面黃綠色或帶有紫色,具細條棱,節間長7-14cm,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狀披針形或長卵圓形,長4-8cm,寬1-2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圓形,全緣,葉脈3出。有時可見葉腋具花或殘留花萼。花淡紫色,萼筒有翅。氣微,味微苦。
性味
辛;苦;性涼
歸經
肺;肝;脾經
功能主治
疏風清熱;健脾利濕;殺蟲。主風熱咳嗽;黃疸;風濕痹痛;蛔蟲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或煮粥食。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