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地黃煎

《仁齋宜指》卷二十六:地黃

【處方】生地黃120克(取汁)鹿角膠30克(搗碎,炒黃。如無鹿膠,則以透明阿膠代之)

【制法】上藥為末,拌勻。

【功能主治】主肺損吐血、嗽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童便150毫升加溫,入姜汁少許調下。

【摘錄】《仁齋宜指》卷二十六

《雞峰》卷十七: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3斤(取汁),干漆1兩,牛膝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將地黃汁于銀器內慢火熬成膏,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驚恐憂思,意所不快,氣郁抑而不舒,則乘于血,氣滯則血結,以致經候頓然不行, (疒丂)痛,上攻心腹欲死;或因不行,積結漸漸成塊,臍腹下如覆杯。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七

《婦人良方》卷五引《經驗方》:地黃煎

【處方】生干地黃、熟干地黃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用生姜自然汁入水相和,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陰益血,退熱。主婦人血風勞,心忪,發熱不退。肝脾血虛發熱,內熱晡熱,盜汗作渴,體倦,筋骨疼痛,筋脈拘攣,血虛發躁,虛熱生痰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用地黃湯送下;或只、酒、湯送下亦可,日3次。覺臟腑虛冷,早晨先服8味丸1次。

【摘錄】《婦人良方》卷五引《經驗方》

《圣惠》卷二十六: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3升,防風2兩(去蘆頭),黃耆2兩(銼),鹿角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當歸2兩,丹參2兩,桑寄生2兩,狗脊2兩,牛膝2兩,羊髓1升。

【制法】上為細散,先煎地黃汁,減1升,納煎藥末入汁中,次入羊髓,攪令勻,慢火煎如餳,收瓷盒中。

【功能主治】強骨髓,令人充健。主骨極。

【用法用量】每服半匙,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十八: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半升,牛蒡根汁3合,蜜3合,黃丹1兩,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細研),鉛霜1分(研),太陰玄精半兩(研)。

【制法】上合和令勻,入銀器內重湯煮,用槐枝子不住手攪,看色紫即傾入瓷盒中盛。

【功能主治】熱病,熱毒攻咽喉腫痛。連舌根痛;

【用法用量】每服小彈子大,含咽津,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八

《顱囟經》卷上: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5兩,1兩,生姜汁1兩,蜜1兩,鹿角膠半兩。

【制法】先將地黃汁安鍋內,慢火煎,手不住攪,約5-6沸,下酥,又5-6沸,下蜜,次下膠,又下姜汁,慢火煎,候如稀餳即住火。

【功能主治】小兒疳勞,肺氣熱,咳嗽,四肢漸瘦,心肺干。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準繩·幼科》引作“干地黃煎”。

【禁忌】忌毒物。

【摘錄】《顱囟經》卷上

《醫方類聚》卷二三八引《食醫心鑒》: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1升,汁1升,生姜汁2合,蜜4合。

【功能主治】產后虛勞百病,血氣不調,腹肚結痛,血暈昏憒,心煩躁,不多下食。

【用法用量】上相和,煎如稀餳,每服1匙,空心溫酒調下。

【摘錄】《醫方類聚》卷二三八引《食醫心鑒》

《千金》卷十一: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1升,淡竹葉1升,生姜1升,車前草1升,干藍(切)1升,丹參4兩,玄參4兩,茯苓2兩,石膏5兩,赤蜜1升。

【功能主治】邪熱傷肝,好生悲怒,所作不定,自驚恐。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停冷,下蜜更煎2-3沸,分3次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地黃滋肝腎真陰,干藍引領淡竹、車前等味降泄諸經游火,又須生姜、赤蜜辛甘滋養肺氣,不使虛陽留宿于上。然蜜有赤白之分,白者補而赤者瀉,兩不移易之定法。

【摘錄】《千金》卷十一

《千金》卷十一:地黃煎

【別名】生地黃湯

【處方】生地黃汁3升,生葛汁1升,生玄參汁1升,大黃2兩,升麻2兩,梔子仁3兩,麻黃3兩,薏苡仁3兩,石膏5兩,芍藥4兩。

【功能主治】筋實極,手足爪甲或青、或黃、或黑烏黯,四肢筋急煩滿。

【用法用量】生地黃湯(《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筋極而見手足爪甲青黑,頗有似乎陰寒之證,然有煩滿而無厥逆,洵有瘀熱無疑,故于解利藥中,得麻黃、升麻外通經氣之結,得地黃、大黃破蓄血之滿也。

【摘錄】《千金》卷十一

《圣濟總錄》卷一七九: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2盞,刺薊汁2盞,杏仁(湯浸,去皮尖及雙仁,麩炒黃,研)1兩,阿膠(炙令燥,碾為末)半兩。

【制法】上同入銀器中,慢火熬為煎。

【功能主治】小兒鼻衄。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新汲水化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九

《圣濟總錄》卷一一六: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1合,苦參(銼)1兩,酥3合,鹽花2錢(后入),生姜汁1合。

【制法】先以地黃、生姜汁浸苦參1宿,以酥和于銅石器中,煎9上9下,候汁入酥盡,去滓,傾入盒中。

【功能主治】鼻生瘡,癢痛不止。諸風熱瘡。

【用法用量】每以少許,滴于瘡上。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六

《千金》卷十六:地黃煎

【處方】地黃汁4升3合,茯神4兩,知母4兩,萎蕤4兩,栝樓根5兩,竹瀝3合(一方用竹葉),生姜汁2升,白蜜2升,生地骨皮(切)2升,石膏8兩,生麥門冬汁1升。

【功能主治】積熱。腎氣不能上蒸于肺,肺胃枯槁不能滋其化源,而致煩渴便難。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先煮諸藥,取汁3升,去滓,下竹瀝、地黃、麥門冬汁,微火煎4-5沸,下蜜、生姜汁,微火煎取6升。初服4合,日3夜1,漸加至6-7合。4月5月作散服之。

【各家論述】1.《法律》:按此方生津涼血,制火徹熱,兼擅其長,再加人參,乃治虛熱之圣方也。

2.《千金方衍義》:方中用涼潤諸味潤血生津,單取生姜之辛以開結滯之氣。

【摘錄】《千金》卷十六

《外臺》卷三十一引《近效方》: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2升,麥門冬汁5升,生姜汁5合,紫菀3兩,貝母3兩,款冬花3兩,甘草(炙)3兩(一方有人參3兩)。

【功能主治】補心肺,令髭發不白。主肺氣咳嗽。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7升,煮取3大升,去滓,卻入鍋中,下地黃汁、麥門冬、姜汁等,煎30沸,下蜜1升,煎如餳,盛不津器中放冷。含如棗許,漸增之。

【摘錄】《外臺》卷三十一引《近效方》

《全生指迷方》卷二: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半斤,大黃(末)1兩。

【制法】將地黃汁熬耗一半,納大黃末同熬,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熱。心經火熱,脈洪數,或吐或衄。

【用法用量】每服5粒,熟水送下。未效,加至10粒。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二

《圣濟總錄》卷四十九: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1盞,生杏仁(取油)1盞,生紫蘇汁1盞,生麥門冬汁2盞,生天門冬汁2盞,萊服子(炒)半兩,五味子2兩,桔梗2兩,桑根白皮(炙,銼)2兩,旋覆花2兩,貝母(炒)2兩。

【制法】上將后6味為末,用前汁和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肺臟壅熱。

【用法用量】食后、臨臥含化1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九

《圣濟總錄》卷五十三: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5斤(洗,焙),補骨脂5兩,人參5兩。

【制法】上為末。每用酒2升,藥末2兩,羊髓1具(去筋膜),一處細研,慢火熬稠,瓷器盛之。

【功能主治】髓虛寒,腦痛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小匙,溫酒化下,空心、日午、臥時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三

《圣濟總錄》卷五十八: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細切)3斤,生姜(細切)半斤,生麥門冬(去心)2斤。

【制法】上于石臼內搗爛,生布絞取自然汁,用銀石器盛,慢火熬,稀稠得所,以瓷盒貯。

【功能主治】消渴,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每服1匙,用溫湯化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八

《圣濟總錄》卷六十六:地黃煎

【處方】地黃汁1升半,麥門冬汁5合,生姜汁5合,天門冬汁5合,玄參1兩,柴胡(去苗)1兩,茯苓(去黑皮)1兩,射干1兩,黃牛乳1升,蜜2升,黃牛酥5兩,黃耆(鈔,炒)2兩,桂(去粗皮)2兩,人參2兩,五味子(炒)2兩,款冬花2兩,紫菀(去苗土)2兩,貝母(去心)2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研)5兩。

【制法】上將余藥為末,次將各自然汁及酥、乳、蜜等入銅銀器中,以文武火煎百十沸,時時攪轉,然后旋旋調下諸藥末,攪令勻,煎百余沸,來日封閉干甑上,蒸2炊久,待冷以蠟紙緊封閉10數日,時復一看,莫令損動。

【功能主治】肺氣不和,上氣咳嗽。

【用法用量】每日飯后服1匙頭,仰臥漸漸咽之,令藥浸潤心肺,至夜臨睡時如前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六

《圣濟總錄》卷六十七: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1升半,生姜汁半升,白蜜1升,牛酥半升,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2兩半,紫蘇子(研令細)2兩,甘草(炙,銼)1兩半,貝母(去心,炒黃)2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紫菀(去苗土,洗,焙)1兩半,竹葉半升。

【制法】先搗后5味為細末,以水4升半,煎取2升,去滓,入紫蘇子、地黃汁、生姜汁,凈濾,同白蜜、牛酥銅器中重湯煎,攪勿住手,候如稀餳,以干器貯之。

【功能主治】上氣乏急。

【用法用量】時含1匙,細細咽汁,常令喉中藥不絕。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七

《千金》卷八: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2升,生姜汁1升,枸杞根汁3升,荊瀝5升,竹瀝5升,酥3升,人參8兩,天門冬8兩,茯苓6兩,梔子仁4兩,大黃4兩。

【制法】后5味為散。先煎地黃等汁成煎,次納散藥攪調。

【功能主治】冷補。補虛,清熱,潤燥,滌痰除風,開通瘀壅。主風熱心煩悶,及脾胃間熱,不下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法律》引作“地黃湯”。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地黃煎用杞根、天冬而兼地黃、乳酥,佐二瀝以潤血燥,梔子、大黃以泄煩熱,人參、茯苓以助祛邪,姜汁以辟痰涎之滯也。

【摘錄】《千金》卷八

《圣惠》卷九十五: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1斗,生姜汁1升,酥1斤,蜜1升,杏仁1升(湯浸,去皮尖,研如膏用之)。

【制法】先取地黃汁,于銀鍋中煎如稀餳,納姜、酥、蜜、杏仁等和,更煎令稠,于不津器中盛。

【功能主治】長肌肉,填骨髓。主五勞七傷。

【用法用量】每以溫酒1蜆亮服之,日3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五

《圣濟總錄》卷四十九: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2升半,生栝樓汁2升半,牛脂3升,蜜半升,黃連(去須)1斤(為細末)。

【制法】上合煎,取5升,不津器收貯。

【功能主治】除熱。主膈消。

【用法用量】每服1大匙,熱湯化,通口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九

《醫方共聚》卷二二八引《王岳產書》: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搗取自然汁)2合,生姜汁4合,白蜜4合。

【制法】上以垍銅鍋內相和,慢火煎令稀稠得所如餳,以干垍瓶內盛。

【功能主治】產后調養。主

【用法用量】每服1匙頭,空腹熱酒調下。產后10日內,吃2-3服甚良。以臘月修合貯之。

【摘錄】《醫方共聚》卷二二八引《王岳產書》

《醫略六書》卷二十一:地黃煎

【處方】生地1斤(擂絞凈汁),麥冬8兩(擂絞凈汁),川芎1兩(擂絞凈汁),生姜1兩(擂絞凈汁)。

【功能主治】壯水散滯。主陰虛血滯鼻痛,脈虛微數者。

【用法用量】鹽花少許,煎膏噙化。

【各家論述】陰虛血滯,清肅之令不行,無以分布營氣以上榮于鼻,故鼻準作痛特甚。生地滋陰以大壯其水,川芎活血以上榮于鼻,麥冬之涼潤能清心火,佐川芎以除肺燥,生姜之溫行善開肺氣,率地黃以止鼻痛也。絞汁取其味之清,煎膏得其力之醇,鹽花潤下,噙而化之,俾陰精上奉,則血滯頓行,而肺燥自潤,安有鼻準作痛特甚之患乎。

【摘錄】《醫略六書》卷二十一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地黃煎

【別名】地黃膏

【處方】生地黃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生麥冬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

【制法】上2煎合入1處,濾過,入砂鍋內同熬1時4分,入蜜1分,再熬1時,取出,細瓷罐內收之。

【功能主治】駐容顏。補腎水真陰,填精固精,生血烏發。主男婦血虛。

【用法用量】地黃膏(《攝生眾妙方》卷二)。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奇效良方》卷五十: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5斤(絞取汁)。

【制法】上于銀鍋內微火煎1-2沸,投白蜜1升,再煎至3升。

【功能主治】吐血,憂恚絕傷,胸膈疼痛,及虛勞唾血。

【用法用量】每服半升,日3次。

【摘錄】《奇效良方》卷五十

《普濟方》卷一八八: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藕節汁、蜜各等分。

【功能主治】吐血。

【用法用量】銀銚內煎略沸,待溫,用匙挑入口。

【摘錄】《普濟方》卷一八八

《壽親養老》卷四: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10斤(浮洗漉出,1宿后,搗壓取汁),鹿角膠1斤半,生姜半斤(絞取汁),蜜2大升,酒4升。

【制法】上以文武火煎地黃汁數沸,即以酒研紫蘇子濾取汁下之,又煎20沸下膠,膠盡,下酥、蜜同汁煎良久,候稠如餳,貯潔器中。

【功能主治】扶衰。主

【用法用量】凌晨取1匕,以溫酒調下。

【摘錄】《壽親養老》卷四

《朱氏集驗方》卷七: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沉水,掬取汁)2升,生藕(取汁)1升,生姜4兩(取自然汁),真酥3兩,人參1兩(為細未),阿膠1兩(微炒,為末)。

【制法】上先將地黃、生姜汁與阿膠末入石器,同慢火熬,候稍稠,即加人參末熬,少時,方加真酥熬,攪勻,稀稠得所。

【功能主治】咯血、嘔血、嗽血。

【用法用量】每服1彈子大,早晨、日中、臨臥含津咽,或以麥門冬湯化亦得。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七

《婦人良方》卷十八: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1升,生姜汁1升,藕汁半升,大麻仁3兩(去殼,為末)。

【制法】上和停,以銀器內慢火熬成膏。

【功能主治】產后諸疾。

【用法用量】每服半匙,溫酒調下。更以北秫煎膏半盞,入之尤佳。

【摘錄】《婦人良方》卷十八

《圣濟總錄》卷四十八: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5兩,蜜3合,生姜汁3合,沙糖1兩半,升麻(細銼,綿裹同煎)2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研成膏)2兩,人參(為末)3兩。

【制法】上先將6味于銀器中微火煎,頻攪,以地黃等外汁盡為度,乃去升麻,下人參末攪勻,候冷,收置瓷盒中密蓋。

【功能主治】肺虛聲嘶氣乏。

【用法用量】每服1棗大,含化,日夜各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八

《圣濟總錄》卷三十: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3合,蜜5合。

【制法】上攪勻,慢火煎如稠餳。

【功能主治】傷寒心熱,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半匙,含化,徐徐咽津,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

《普濟方》卷十五引《千金》:地黃煎

【別名】地黃煎丸、地黃蒸丸

【處方】地黃(生,取汁)6升,天門冬(生,取汁)3升,醇酒1升,生姜(取汁)2兩,白蜜2合,鹿髓2合,牛膝2合,大棗(煮,去皮,研成膏)2合,石斛(去根)1兩,黃耆(銼)1兩,茯神(去木)1兩半,枳殼(炒,去瓤)3錢,芎窮3錢,甘草1兩(巳上6味并搗為末)。

【制法】上先將地黃、天門冬、酒三物,慢火煎減半;次下姜汁、鹿髓,再煎減半;次下棗膏、蜜、煎如稠糖,侯小冷,細石斛等6味藥末于銅器中,重湯上熬,勿住手攪,候可丸,即取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足厥陰經有余,筋實極,足下滿痛,四肢筋急。

【用法用量】地黃煎丸(《圣濟總錄》卷九十二)、地黃蒸丸(《醫學從眾錄》卷一)。

【摘錄】《普濟方》卷十五引《千金》

《圣惠》卷九十五: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3升,酥2升,蜜3升,棗膏2升,髓1升(牛、羊皆得用),杏仁1升(湯浸,去皮尖,研用之),生姜汁1升,天門冬10兩(去心),麥門冬6兩(去心),黃耆8兩(銼),紫菀6兩(去苗土),桔梗5兩(去蘆頭),甘草8兩(炙微赤,銼),五味子8兩,百部6兩,狗脊7兩,丹參8兩,牛膝10兩(去苗),杜仲10兩(去皴皮),防風7兩(去蘆頭),地骨皮10兩,桑根白皮10兩,桂心6兩,羌活6兩,肉蓯蓉10兩(酒浸,去皺皮),白茯苓10兩,薏苡仁10兩。

【制法】天門冬以下20味銼細,以水7斗,煎取3斗,續去滓,和地黃汁、生姜汁等,綿濾,納于銅鍋中,以微火煎之,3分減2,即下酥、蜜、髓及大棗、杏仁等相和,以重湯煎,以物不住手攪之,可如稀餳即止,以瓷瓶貯之。

【功能主治】大補益,養命延年,駐顏不老。主

【用法用量】每服1匙,以溫酒調下,日3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五

《中藏經》卷下:地黃煎

【別名】地黃煎丸

【處方】生地黃汁5升,生杏仁汁1升,薄荷汁1升,生藕汁1升,汁1升,法酒2升,白蜜4兩,生姜汁1升(以上同于銀石器中,慢火熬成膏,卻入后藥),柴胡4兩(去蘆,焙),木香4兩,人參2兩,白茯苓2兩,山藥2兩,柏子仁2兩,遠志2兩(去心),白術2兩,桔梗2兩,枳實2兩(麩炒),秦艽3兩(去蘆),麝香2錢(另研),熟地黃4兩。

【制法】上為末,入前藥膏中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解勞生肌肉,進食,活血養氣。主

【用法用量】地黃煎丸(《婦人良方》卷五)。

【摘錄】《中藏經》卷下

《外臺》卷三十一引《廣濟方》: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2升,甘草3兩(炙,末),豉心1升,蔥白(切)1升,牛酥半斤,藕汁2升,白蜜1升。

【制法】以小便6升煮蔥、豉等,取2升,絞去滓,次下地黃、藕汁,更煎取3-5沸,下酥、蜜,攪勿住手,候似稀餳,以器貯之。

【功能主治】婦人丈夫血氣勞,骨熱,日漸瘦悴。

【用法用量】每服1匙,漸至3匙。桑枝熬煎湯調和服之尤妙;桃仁湯亦良。

【摘錄】《外臺》卷三十一引《廣濟方》

《圣惠》卷二十六:地黃煎

【別名】生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1斤(搗絞取汁),牛酥1斤,白蜜2斤。

【制法】上先以慢火煎地黃汁減半,納牛酥更煎,良久,次下蜜,攪令勻,候稀稠得所,于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填骨髓。主精極。

【用法用量】生地黃煎(《普濟方》卷三十三)。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三十五: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1斤(研取汁),白蜜5兩,馬牙消3兩(細研)。

【制法】先將地黃汁及蜜入于石鍋內,慢火熬成膏,去火,次下馬牙消,攪令勻,用瓷盒盛。

【功能主治】祛熱毒,利胸膈。主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抄1杏核大,含咽津;冷水調下亦得。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五

《圣惠》卷三十一: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1中盞,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黃牛髓6兩,阿膠3兩(搗研,炒令黃燥,為末),生姜汁1合,薯蕷2兩(末),酥4兩,蜜4兩。

【制法】上用石鍋子納一處,以慢火熬成膏,收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咳嗽,咽喉胸膈干痛。

【用法用量】每服1茶匙,以溫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一

《圣濟總錄》卷三十二: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2合,鉛丹(炒)1兩,豬牙皂莢1挺(去皮,酥炙,為末),白蜜2兩。

【制法】上和勻,以瓶子盛,密封頭,飯上蒸1時久,去滓收之。

【功能主治】傷寒后咽喉不能咽食,口中生瘡,積熱上攻,涎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取1匙頭,含化咽津。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二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