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青藤功效

別名

風藤清風藤、滇防己大青木香、大青藤、巖見愁、排風藤、過山龍、羊木、鼓藤、豆莢藤、追骨風、爬地楓、毛防己、青防己、風龍、苦藤、黑防己、吹風散、追骨散、土藤。

出處

青藤之名見于《綱目》"清風藤"條釋名項下,清風藤之名始見于《本草圖經》,據載:"清風藤生天臺山中,其苗蔓延本上,四時常有,彼土人采其葉入藥,治風有效。"觀其附圖,與本種不相同,似為清風藤科清風藤屬(Sabia)植物。《本草圖經》之興化軍防己與《植物名實圖考》的滇防己均附有藥圖,似為本種植物。《綱目》清風藤附圖所示,葉分裂、具有柄,似青藤萌發枝條,故較接近防己科植物,當今所用的青藤多為防己科青藤之藤

來源

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的藤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Wels[Menispermum acutum Thunb.]

采收和儲藏:6-7月割取藤莖,除去細莖枝和葉,曬干,或用水潤透,切段,曬干。

原形態

1.青藤 木質大藤本,長可達20m多。莖灰褐色,有不規則裂紋;小枝圓柱狀,有直線紋,被柔毛或近無毛。葉紙質至革質,心狀圓形或卵圓形,長7-15cm,寬5-10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全緣或3-7角狀淺裂,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嫩葉被絨毛,老葉無毛或僅下面被柔毛,掌狀脈通常5條;葉柄長5-15cm。圓錐花序腋生,大型,有毛;花小,淡黃綠色,單性異株;萼片6,2輪,背面被柔毛;花瓣6,長0.7-1mm;雄花雄蕊9-12;雌花的不育雄蕊絲狀,心皮3。核果扁球形,稍歪斜,直徑5-8mm,紅色至晴紅色。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毛青藤 本變種與正種青藤形態極相似。主要區別在于:毛青藤的葉表面被短絨毛,下表面灰白色,絨毛更密;花序及幼莖也具短絨毛。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林中、林緣、溝邊或灌叢中,攀援于樹上或石山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南至廣東北部。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稍彎曲,細莖彎繞成束,直徑0.5-2cm,表面綠棕色至灰棕色,具縱皺紋、細橫裂紋和皮孔,節處稍膨大,有突起的分枝痕或葉痕。細莖質脆稍硬,較易折斷,斷面木部灰棕色,呈裂片狀;粗莖質硬,斷面棕色,木部具放射狀紋理習稱車輪紋,并可見多數小孔,中心有髓細小,黃白色,氣微,味微苦。以條均勻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有的是木栓細胞。皮層散有纖維及石細胞。中柱鞘纖維群新月形,其內側有石細胞群,并與射線中的石細胞群連成波狀環。韌皮部有少數韌皮纖維。木質部導管數個切向相連或單個散在。髓部小。韌皮射線和髓部有分枝狀石細胞。本品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鈣針晶。

化學成分

青藤莖、根含青風藤堿(sinoacutine),尖防己堿(acutumine),N-去甲尖防己堿(N-acutumidine),白蘭花堿(michelalbine),光千金藤堿(stepharine),青藤堿(sinomerine),雙青藤堿(disinomenine),木蘭花堿(magnoflorine),四氫表小檗堿(sinactine),異青藤堿(isosinomenine),土藤堿(tuduranine),豆甾醇(stigmasi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消旋丁香樹脂酚(syringaresinol)以及十六烷酸甲酯(methyl palmitate)。青藤和毛青藤中清風藤堿、青藤堿的含量不同。青藤中以清風藤堿的含量較高(2.85-3.99mg/g,青藤堿的含量較低(1.50-1.57mg/g;毛青藤則相反,清風藤堿的含量較低(0.30-0.47mg/g),青藤堿含量較高(2.05-2.87mg/g)。

藥理作用

1.對神經系統的作用1.1鎮痛作用 在小熱板法及家兔光熱刺激法試驗中,均證明青藤堿有肯定的鎮痛作用。腦內注射產生鎮痛作用所需的劑量,相當于腹腔注射的1/2000,說明其鎮痛作用部位在中樞神經系統;與丙烯嗎啡合用產生協同作用,連續應用可產生耐受性,但較嗎啡緩慢,與嗎啡之間無交叉耐受性;連續應用無成癮性,說明其鎮痛原理與嗎啡類不同。

1.2鎮靜作用 青藤堿能明顯減少小鼠自發活動和被動活動,對巴比妥類睡眠時間并無明顯影響;能降低士的寧對小鼠的驚厥閾,但不能對抗戊四唑驚厥。犬、猴口服青藤堿45~95mg/kg也有顯著的鎮靜作用。小劑量(5-10mg/kg)即能延長小鼠和貓的防御性條件反射的潛伏期,條件反射部分消失,非條件反射亦有部分消失,提示青藤堿對高級神經活動的興奮過程有抑制性影響。

1.3其他作用 青藤堿有鎮咳作用,對小鼠(SO2法)及貓(電刺激喉上神經法),其鎮咳效價與可待因相仿;對豚鼠(SO2法)則其效價僅及可待因的1/4;異丙嗪可加強其鎮咳作用。大鼠腹腔注射大劑量時,有一定的降溫作用。

2.抗炎作用 青藤堿對實驗性關節炎有顯著的消退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通過下丘腦影響垂體一腎上腺系統,而與組胺釋放無關。對豚鼠的主動性過敏性休克有預防作用。青藤堿能降低實驗性關節炎大鼠全血粘度,且隨劑量增加作用增強,但對血漿粘度無明顯影響,主要是由于青藤堿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紅細胞聚集程度。

3.免疫抑制作用 青藤堿對機體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與環磷酰胺作用相似。青藤堿25mg/kg、50mg/kg、100mg/kg腹腔注射或肌內注射明顯降低小鼠炭廓清率及脾臟和胸腺的重量,并顯著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及引起血漿中cGMP/cAMP比值的下降;對腫瘤相伴免疫與移植物抗宿主反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4.對心肌收縮力和心率的影響 離體豚鼠心房實驗,青藤堿能降低心肌的收縮性,抑制腎上腺索誘發的自律性;在2.7μmol/L濃度以上時,呈濃度依賴性地抑制豚鼠心室乳頭肌收縮力。在整體及離體實驗中均觀察到青藤堿的負性頻率作用,并可拮抗異丙腎上腺素的正性變時作用。青藤堿可使異丙腎上腺素、組胺量效曲線非平行右移,伴隨最大反應降低,呈非競爭性桔抗作用,對氯化鈣所致的正性頻率與正性肌力均有明顯的拮抗作用。由此認為青藤堿的負性肌力與負性頻率作用不是通過阻斷β受體和H2受體,而是阻滯慢鈣內流所致。

5.對心肌電生理的影響 青藤堿可以降低豚鼠心房肌興奮性,延長功能不應期,降低動作電位O相最大上升速率及動作電位幅度,因此青藤堿對快鈉內流有抑制作用。在大劑量時,有效不應期的延長超過動作電位時程的延長。用25mmolK(+) Tyrode液除極心肌的慢通道激活,此時青藤堿82μmol降低O相上升最大速率和動作電位幅度,具有頻率依賴性效應,提示其對慢鈣內向電流有抑制作用;對Mg(2+)引起的Mg(2+)/Ca(2+)混合電位有非選擇性抑制作用,這些結果表明青藤堿直接阻斷了鈣通道。青藤堿可以對抗乙酰膽堿縮短心房肌動作電位的作用,這種作用與抑制慢K(+)外向電流和內向整流電流有關。由此可見,青藤堿可能無選擇地作用于跨膜離子轉運,對Na(+)、K(+)、Ca(2+)的轉運過程均有抑制作用。

6.抗心律失常作用 青藤堿10-40mg/kg靜脈注射對烏頭堿、毒毛花苷G、氯化鈣、氯仿-腎上腺素等誘發的幾種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30-50mg/kg靜脈注射可縮短印防己毒素誘發家兔心律失常持續時間,對結扎冠狀動脈的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有明顯的對抗作用。青藤堿可能通過抑制離子跨膜轉運及抑制中樞而發揮抗心律失常作用。

7.抗心肌缺血、保護再灌注損傷作用 青藤堿50mg/kg腹腔注射,能降低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大鼠心電圖S-T段和T波的抬高,但不影響心率。青藤堿27μmol/L時即可降低再灌注心律夫常的發生率;在270μmol/L時,可完全抑制再灌性室顫發生,對再灌性損傷具有保護作用。

8.降壓作用 青藤總堿對麻醉或不麻醉動物(犬、貓、兔、大鼠),無論靜脈注射或灌胃給藥都有肯定的急性降壓效果,但連續多次給藥則產生快速耐受性。麻醉犬,靜脈注射青藤堿0.5-2.0mg/kg后,立即出現心輸出量、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左心收縮期壓力、左心室壓力最大變化速率、心指數及外周阻力顯著降低。青藤堿降壓作用系外周阻力降低、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輸出量減少所致。

9.阻斷神經節及神經肌肉傳遞作用 青藤堿對神經節動作電位具有濃度依賴性抑制作用,其ID50為1.2mmol/L,對節前纖維的興奮和傳導無明顯影響,表明其作用部位在神經節。青藤堿能可逆性阻滯神經肌肉的傳遞,呈濃度依賴性抑制作用,對神經干的興奮性和傳導性無明顯影響,新斯的明不能拮抗青藤堿對神經肌肉傳遞的阻滯作用,且有加強作用,提示青藤堿具有去極化型肌松藥的某些作用特點。

10.對胃腸活動的影響 青藤堿給犬、猴口服常有輕度的胃腸不良反應。對離體的兔腸及豚鼠腸有抑制作用,并能對抗毛果 堿、組胺、乙酰膽堿及氯化鋇的致痙攣作用。但對在位的犬及兔腸,靜脈注射青藤堿均引起小腸的暫時興奮;注射青藤堿可增加胃液分泌及其酸度。對胃腸道的興奮作用,系組胺釋放所致。

11.釋放組胺作用 給犬靜脈注射青藤堿,血漿中組胺含量上升,血壓下降,門脈壓上升,促進淋巴生成,皮下注射可出現典型的三重反應,并可為抗組胺藥所抑制。12.對受體的作用 從青風藤中分離出的生物堿,初步篩選證實其對苯二氮卓受體、多巴胺受體、腦啡肽受體、腎上腺素α受體、血管緊張素Ⅱ受體均有較顯著的作用。每日注射小劑量鹽酸青藤堿或二鹽酸組胺,可抑制大鼠顆粒組織及佐劑性關節炎,該抑制作用分別由H2受體及T細胞介導。

毒性

青藤堿小鼠口服LD50為580±51mg/kg,皮下注射為535±41.9mg/kg。貓腹腔注射青藤堿的致死量為75mg/kg。犬和猴分別口服青藤堿45mg/kg及95mg/kg,呈現鎮靜及輕度胃腸反應,但靜脈給藥(5-13.5mg/kg)立即出現高度衰竭,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此種嚴重反應于l小時后恢復。靜脈注射或亞急性毒性試驗中皆未發現肝腎功能之改變。由于其易致急性耐受,連續用藥后,毒性顯著減輕。

鑒別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2g,加70%乙醇20ml,加熱回流30min,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鹽酸溶液(1→50)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用氨試液堿化,加氯仿10ml振搖,分取氯仿層蒸干,殘渣加鹽酸溶液(1→50)5ml,使溶解。取此溶液分3份供試。分別加碘化鉍鉀試液2滴,碘化汞鉀試液2滴,硅鎢酸試液2滴,依次生成橙紅色、淡黃色、灰白色沉淀。(檢查中物堿)

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葉,粗細分開,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

苦;辛;平

歸經

肝;脾經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除濕止痛。主風濕痹痛;歷節風;鶴膝風;腳氣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或熬膏服。外用:適量,煎水洗。

禁忌

可出現瘙癢、皮疹、頭昏頭痛、皮膚發紅、腹痛、畏寒發熱、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等副反應,使用時應予注意。

各家論述

《植物名實圖考》:"按清風藤近山處皆有。羅思舉《草藥圖》云:'清風藤又名青藤,其苗蔓延木上,四時常青。采莖用......'南城縣尋風藤即清風藤,蔓延屋上,土人取莖治風濕。余詢之南城人,云藤以黃緣楓樹而出樹梢者為真,奪楓樹之精液,年深藤老,故治風有殊效,余皆無力。遣人求得,大抵與木蓮相類。厚葉木強,藤硬如木,粗可一握,黑子隆起,蓋即絡石一種,而所緣有異。又《本草拾遺》,扶芳藤以楓樹上者為佳,恐即一物,清風、扶芳,一音之轉,土音大率如此<請合法使用軟件。""滇防己,緣蔓細須,一葉五歧,黑根粗硬,切之作車輻紋。"

臨床應用

風濕寒痛片 青風藤(青藤)90g,羌活30g,茯苓30g,鹿茸6g,黨參30g,白術30g,木香24g,桂枝30g,牛膝45g,附子30g,威靈仙45g,黃芪30g,當歸30g,元胡30g,獨活30g,桑寄生30g,秦艽30g,薏米45g,枸杞子60g,赤芍30g,黃芩素4.5g。將鹿茸、薏米、附子、茯苓、元胡、赤芍、木香、黃芩素粉碎成細粉。黨參、黃芪、枸杞子、牛膝、桑寄生、威靈仙水煮2次,合并水煮液,濃縮成膏。白術、當歸、獨活、秦艽、羌活、桂枝、青風藤(青藤)以70%乙醇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濃縮成膏;將水、醇濃縮膏合并加入鹿茸、薏米等細粉,混勻。制粒,干燥,壓片。每片重0.3g。包糖衣,基片為棕褐色,味甘、苦,功能祛風散寒,活絡除濕,扶正固本。用于各種類型的風濕寒性關節痛、腰背酸痛及四肢麻木。口服,每次6-8片,每日2次。[《天津市藥品標準》1984年;《中醫雜志》1988,(11):52]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