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原形態
小灌木,高約1米。枝草質,棱柱狀,被短柔毛,外表灰褐色,有凹下的縱直脊線,節稍膨大。葉對生,紙質,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約5厘米,先端短尖至漸尖,全緣,上面微皺縮,被柔毛或禿凈。穗狀花序短而稍疏散,頂生或生于上部葉腋內,下有4片葉狀苞片組成的總苞;內有花1朵;萼小,5深裂;花冠管細長,深2唇裂,上唇狹,下唇3裂,長約2.5厘米,紫色,被腺毛;雄蕊2;花柱2裂。蒴果長橢圓形,長約8毫米。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
野生于溝邊、路邊濕地;現多為栽培。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
甘淡,微寒。
功能主治
消炎,散瘀,止血,止咳。治肺結核咳血,支氣管炎,糖尿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0.5~1兩)。外用:搗敷。
復方
治跌打損傷,刀傷:鮮青絲線,搗爛外敷。
摘錄
《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