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是一種常見的膽道疾病,中醫認為其主要病因是濕熱蘊結、氣滯血瘀等。針對不同的病因,中醫方劑也有所不同。
濕熱型膽結石
濕熱型膽結石多見于肥胖、飲食失調等人群,臨床表現為黃疸、腹脹、口苦等。中醫治療以清熱利濕為主,常用的方劑有:
- 龍膽瀉肝湯
- 大黃液瀉膽湯
組成:龍膽草、梔子、黃芩、黃連、柴胡等。
功效:清熱解毒、利膽排石。
組成:大黃、茯苓、澤瀉、黃連等。
功效:清熱利濕、通膽排石。
氣滯血瘀型膽結石
氣滯血瘀型膽結石多見于情志不暢、飲食無節制等人群,臨床表現為脅肋隱痛、口苦納呆等。中醫治療以活血化瘀、通氣和胃為主,常用的方劑有:
- 小柴胡加龍膽瀉肝湯
- 金針敗毒散
組成:小柴胡、黃芩、梔子、枳殼、白芍等。
功效:和解肝膽、利氣化瘀。
組成:金針、桃仁、紅花、地龍等。
功效:活血化瘀、利膽排石。
總體而言,中醫治療膽結石以調理身體氣血為基礎,根據不同的病因配合不同的方劑,既能治療疾病,又能防止疾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