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千年艾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O

別名

蜂草、白芙蓉、芙蓉菊

來源

菊科芙蓉菊屬植物千年艾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Makino,以根、葉入藥。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

辛、苦,微溫。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解毒消腫,止咳化痰。用于風寒感冒,麻疹,風濕關節疼痛,胃痛,支氣管炎,百日咳,疔瘡腫毒,乳腺炎。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千年艾

別名

蘄艾、玉芙蓉香菊、白艾、白香菊、蜂草、白芙蓉、海芙蓉、巖頭白

出處

千年艾,見于《綱目》草部十五卷,謂:"干年艾,出武當太和山中。小莖高尺許,其根如蓬蒿。其葉長寸余,無尖椏,面青背白。秋開黃花,如野菊而小,結實如青珠丹顆之狀。三伏日采葉暴干。葉不似艾而作艾香,搓之即碎,不似艾葉成茸也。"《植物名實圖考》卷十四隰草類引《綱目》所載,均具附圖。據其所述及附圖,當為菊科植物芙蓉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ino ex Cham.et Schltr. [Artemisia chinensis 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芙蓉菊 半灌木,高10-40(-60)cm。莖直立,多分枝,枝、葉具密生的白色細絨毛而呈灰綠色。葉互生;葉片狹匙形或狹倒卵形,長2-3cm,寬5-8mm,先端3-5齒裂或分裂,基部漸狹,邊緣無鋸齒,兩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頭狀花序黃綠色,盤狀,直徑4-5mm,有梗,生枝端的葉腋,多數頭狀花序在枝端排成總狀;總苞片2-3層,花冠先端2-3齒裂,中央的花兩性,花冠先端5-短裂。瘦果有5棱角,先端有撕裂狀的鱗片。花期春季。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路邊、海灘石隙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并常有栽培。

性味

味辛;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

散風寒;化痰利濕;解毒消腫。主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百日咳;泄瀉;淋濁;白帶;癰腫疔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植物名實圖考》:"按《南越筆記》,洋艾本不甚高,宜種盆盎,綠葉茸茸如車蓋,可療疾,兼卻火災,當即此草。而俗間以廣中所植,皆呼為洋,作記者仍其陋習,殆未深考。今京師多畜于暖室,經冬不凋,尚呼為蘄艾。"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