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肉桂葉功效

來源

藥材基源:為科植物肉桂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innamomum cassia Presl[Laurus cinnamomum Andr.;L.cassia C.G.et Th.Nees]2.Cinnamomum cassia Presl var.macrophyllum Chu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制肉桂時采摘,陰干;也可隨用隨采,洗凈鮮用。

原形態

1.肉桂,常綠喬木,高12-17m。樹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四棱形。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長8-17cm,寬3.5-6cm,先端尖,基部鈍,全緣,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被細柔毛;具離基3出脈,于下面明顯隆起,細脈橫向平行;葉柄粗壯,長1-2cm。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長10-19cm,被短柔毛;花小,直徑約3cm;花梗長約5mm;花被管長約2mm,裂片6,黃綠色,橢圓形,長約3mm,內外密生短柔毛;發育雄蕊9,3輪,花藥矩圓形,4室,瓣裂,外面2輪花絲上無腺體,花藥內向,第3輪雄蕊外向,花絲基部有2腺體,最內尚有1輪退化雄蕊,花藥心臟形;雌蕊稍短于雄蕊,子房橢圓形,1室,胚珠1,花柱細,與子房幾等長,柱頭略呈盤狀。漿果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稍平截,暗紫色,長約12-13mm,外有宿存花被。種子長卵形,紫色。花期5-7月。果期至次年2-3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常綠闊葉林中、但多為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福建、臺灣、海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廣西栽培為多,大多為人工純林。

性狀

性狀鑒別 葉呈矩圓形至近披針形,長8-20cm,寬4-5.5cm,先端尖,基部鈍,全緣,上表面棕黃色或暗棕色,有光澤,中脈及側脈明顯凹下,下表面淡棕色或棕褐色,有疏柔毛,具離基三出脈且明顯隆起,細脈橫向平行。葉柄粗壯,長1-2cm,革質,易折斷。具特異香氣、味微辛、辣,葉柄味較濃。

化學成分

葉含揮發油0.37%,主要成分為桂皮醛(cinnamaldehyde)占50.04%,還有丁香烯(caryophellene),β-欖香烯(β-elemene),苯甲醛(benzaldehyde),菖蒲烯(calamenene),β-蓽澄茄烯(β-cadinene)等。

藥理作用

參見"肉桂"條。

炮制

揀凈雜質。貯存干燥處,防霉變。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解表發汗。主外感風寒;頭痛惡寒;咳嗽;胃寒胸悶;脘痛嘔吐;腹痛泄瀉;凍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5-9g,鮮品10-30g。外用:適量,煎湯外洗。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