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陳壺盧瓢功效

《中藥大辭典》:陳壺盧瓢

別名

壺盧瓢(《海上方》),破瓢(《孫天仁集效方》),敗瓢(《綱目》),敗瓠(《食物本草會纂》)。

出處

《綱目》

來源

葫蘆科植物瓢瓜或苦葫蘆的陳舊的老熱果皮。瓢瓜:秋末或冬初,采取老熟果實,打碎,曬干。苦葫蘆:秋季果實老熟至外殼轉黃時采下,用瓷片刮去外層薄皮后曬干。

性狀

①瓢瓜的干燥果皮,系陳舊而破碎的片塊,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厚約4~7毫米;外表黃棕色,較光滑,內表面黃白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氣無,味淡。

②苦葫蘆的完整果實,呈啞鈴狀,中部細縮如腰,上段卵形,下段較大,呈球形,頂部有花柱痕,基部的果柄已除去,僅存果柄痕,全長8~12厘米,直徑3~4厘米;外面黃色,光滑。質堅硬。破碎后灰黃白色。氣弱,味苦。

上二種均以干燥,色黃、無霉者為佳。主產江蘇及上海郊區等地,其他地區亦有。

性味

苦,平。

①《綱目》:"苦,平,無毒。"

②《飲片新參》:"淡,平。"

功能主治

水腫,臌脹,痔漏下血,血崩,帶下。

①《綱目》:"消脹殺蟲,治痔漏下血,崩中,帶下赤白。"

②《飲片新參》:"利水,消皮膚腫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燒存性研末。外用:燒存性研末凋敷。

復方

①治中滿鼓脹:三、五年陳壺蘆瓢一個,以糯米一斗作H ,待熟,以瓢于炭火上炙熱,入酒浸之,如此三、五次,將瓢燒存性研末。每服三錢,酒下。(《余居士選奇方》)

②治大便下血:敗瓢(燒存性)、黃連等分。研末。每空心溫酒服二錢。(《簡便單方》)

③治赤白崩中:舊壺蘆瓢(炒存性)、蓮房(煅存性)等分。研末。每服二錢,熱水調服,三服,有汗為度,即上,甚者五服止。(《海上方》)

④治湯火傷灼:舊壺蘆瓢燒敷之。(《瀕湖集簡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陳壺盧瓢

英文名

Bottle Gourd Peel, old pericarp of Bottle Gourd

別名

舊壺盧瓢、破瓢、敗瓢、敗瓠、葫蘆殼、葫蘆瓢、陳瓠殼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瓢,乃瓠壺破開為之者,近時方藥亦時用之,當以苦瓠為佳,年久者尤妙。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葫蘆瓠瓜和小葫蘆的老熟果實果殼。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depressa (Ser.) Hara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microcarpa (Naud.) Hara

采收和儲藏:葫蘆和瓠瓜:秋末冬初采取老熟果實,切開,除去瓤心種子,打碎,曬干。小葫蘆:秋服采取外殼呈黃色的老熟果實,用瓷片刮去外層薄皮后曬干。

原形態

1.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粘質長柔毛,老后漸脫落。葉柄纖細,長16-20cm,被毛;頂端有2腺體;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長、寬約10-35cm,不分裂成3-5裂,具5-7掌狀脈,先端銳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齒,基部心形,彎缺開張,半圓形或近圓形,兩面均被微柔毛,葉背及脈上較宇航局。卷須纖細,初時有微柔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單生;雄花:花梗細,比葉柄稍長,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斗狀,長約2cm,裂片披針形,長5mm,花冠白色,裂片皺波狀,長3-4cm,寬2-3cm,先端微缺而頂端有小尖頭,5脈;雄蕊3,花絲長工3-4mm,花藥長8-10mm,長圓形,藥室折曲;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長2-3mm,子房中間縊縮,密生粘質長柔毛,花柱粗短,柱頭3,膨大,2裂。果產初為綠以,后變白色至帶黃色,果形變形較大,因不同變種和品種而異,有呈啞鈴狀,長數十厘米,有的僅長10cm,有的呈扁球形、棒狀或杓狀,成熟后果皮變木質。種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先驅端截形或2齒裂。稀圓,長約20mm。花期7-8月,果期8-9月。

2.本種與萌葫蘆的主要區別在于:瓠果扁球形,直徑約30cm。

1.小葫蘆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軟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0-20cm,頂端有2腺體,被毛;卷須纖細,上部分2歧,初時被微柔毛;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長、寬均10-30cm,不分裂或3-5裂,先端銳尖,基部心形,彎缺開張,邊緣有不規則的齒;掌狀脈5-7。雌雄花均單生;雄花花梗細,比葉柄稍長,花萼筒漏斗狀,裂片披針形;花冠白色,裂往皺波狀,雄蕊3,花室折曲。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花萼和花冠似雄花;子房中間縊縮,花柱粗短,柱頭3,2裂。植株結實較多;果實啞鈴狀,下部大于上部,長不足10cm。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

主產于江蘇及上海郊區等地,其他地區亦有。

性狀

性狀鑒別 ⑴葫蘆 果實呈啞鈴狀,中部縊細,上部和下部膨大。下部小,卵形,連于果柄;上部大,類球形,頂端有花柱基。表面黃棕色,較光滑。質堅硬。氣微,味淡。

⑵瓠瓜 多為破碎的果殼塊片,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厚4-7mm。外表面淡黃色,較光滑;內表面黃白色。質堅硬氣微,味淡。

⑶小葫蘆 果實形狀同葫蘆而較小,長8-10cm。

以色黃白、潔凈、無異味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灰黃色。①木化薄壁細胞成片,多破碎,完整者呈類多角形、類圓形、長方形或不規則形,直徑30-132μm,壁厚3-6μm,有時可見數個紋孔相集成圓形紋孔域。②石細胞黃色,多成群,長橢圓形、三角狀、不規則形,直徑33-48μm,壁厚,紋孔孔溝明顯。③螺紋導管直徑14-26μm,木脂。

化學成分

葫蘆果實含瓜氨酸(citrulline)。葫蘆雜交種果實的主成分為22-脫氧葫蘆苦味素D(22-deoxocucurbitacin D)及少量22-脫氧異葫蘆苦味素D(22-deoxoisocucurbitacin D);種子含脂肪油、皂甙。

藥理作用

葫蘆煎劑按0.4g/kg給麻醉狗靜脈注射,有顯著的利尿作用,與蟲筍合用,其作用更顯;以煎劑2g/kg給兔灌胃,每日排尿總量無增加,但在給藥12h內尿量增加40%。

性味

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主水腫;膨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或燒存性研末。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本草綱目》:消脹殺蟲,治痔漏下血,崩中,帶下赤白。

2.《飲片新參》:利水,消皮膚腫脹。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