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柔軟石韋
別名
石巖金(《峨嵋藥植》),小經刀草、小石韋(《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峨嵋藥植》
來源
為水龍骨科植物柔軟石韋的全草。春、夏、秋均可采收。除去根莖及須根、泥砂等,曬干。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根狀莖橫走,被黑褐色披針形的鱗片。葉遠生,幾無柄,披針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15~80厘米,寬1~3厘米,先端圓巨急尖,基部長漸狹,上面有黑斑點,疏被星狀毛或幾無毛,背面被兩種星狀毛,下面的細弱至卷曲,灰白色,上面的稀少,分枝較少而粗壯,呈棕色針狀;葉薄革質,側脈不顯。孢子囊群散布幾及葉片全部,中脈兩側各6~8行。
生境分部
生石上及樹干上。分布我國西南、南部及浙訌、福建、臺灣等地。
功能主治
治淋癥,外傷出血。
①《峨嵋藥植》:"和以面粉,敷治刀口傷。"
②《廣西藥植名錄》:"順氣,利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取孢子囊研末撒。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柔軟石韋
英文名
Herb of Soft Pyrrosia
別名
出處
出自《峨嵋藥植》
來源
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柔軟石韋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yrrosia mollis (Kunze)Ching[Niphobolus mollis Kunze]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植株高15-30cm。根莖長,橫生,密被卵狀披針形鱗片,邊緣有鋸齒。葉遠生;葉柄短,基部以關節著生于根莖;葉片革質,披針形至闊披針形,寬1-3cm,向基部變狹并下延,上面幼時有少數星狀毛,后則脫落,有排列整齊的凹點,下面被兩層星狀毛,表層較稀,分枝較粗,黃色,里層的密,分枝細弱并卷曲;葉脈不明顯。孢子囊群散布幾至葉片全部,沿中脈兩側各成6-8行;無囊群蓋。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附生于海拔200-2300m的林中巖石或樹干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海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葉一型,葉片披針形至闊披針形,長15-30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并下延,側脈不明顯,上表面可見凹點,下表面有兩層星狀毛,外層的較稀,分枝較少且粗壯,呈棕色針狀,里層較密,分枝細弱并卷曲。孢子囊群在下表面主脈兩側各成6-8行。氣微,味淡。
性味
苦;甘;涼
歸經
肝;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通淋。主小便不利;尿路感染;腎炎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泡酒搽。
各家論述
1.《峨嵋藥植》: 和以面粉,敷治刀口傷。
2.《廣西藥植名錄》:順氣,利尿。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