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鼠功效

《中藥大辭典》:

別名

首鼠(《史記》),老鼠(《斗門方》),家鹿(《綱目》)。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鼠科動物中褐家鼠、黑家鼠、黃胸鼠等常見鼠類的全體或肉。

原形態

①褐家鼠

體長約17.5厘米,尾長短于體長。耳朵短而厚。后足較粗大,長于33毫米。乳頭6對。毛色背部棕褐至灰褐色,毛基深灰色,毛尖棕色,頭及背部雜有黑色的毛。腹面灰白色,毛的基部灰褐色。足背具白毛。尾毛兩色,上面黑褐色,下面灰白色。棲于住宅、陰溝、草堆、耕地、菜園、墳地、河堤等處。它的洞系復雜,分支多而且長。午夜活動最活躍。雜食性,常盜食農作物。每年可繁殖6~10次,每胎產5~14仔或更多。分布我國東北、西部及西南部。

②黑家鼠

體色全黑或近黑。原產于歐洲,由船舶而輸入我國沿海各地。

③黃胸鼠

上體呈黑色和黃褐色相雜;下體較淡近黃色;腹毛具赭黃色毛端。分布我國長江以南各省,為華南常見的家鼠。

本類動物的皮(鼠皮)、肝(鼠肝)、膽(鼠膽)、睪丸(鼠腎)、脂肪油(鼠脂)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

甘,平。

①《別錄》:"牡鼠:微溫,無毒。""肉:熱,無毒。"

②《藥總訣》:"牡鼠:味甘。"

③《醫林纂要》:"甘咸,平。"

功能主治

治虛勞羸瘦,臌脹,小兒疳積,燙傷,折傷,凍瘡,瘡腫。

①《別錄》:"牡鼠:療踒折,續筋骨,搗敷之,三日一易。""肉:小兒哺露大腹,炙食之。"

②孟詵:"牡鼠:主小兒癇(疳)疾腹大貪食者,可以黃泥裹燒之,細揀去骨,取肉和五味汁作羹與食之。"

③《日華子本草》:"治小兒驚癇疾。以油煎令消,入蠟,敷湯火瘡。"

④《本草圖經》:"主骨蒸勞極,四肢羸瘦,殺蟲。亦主小兒疳瘦,去其骨,以熬入藥。"

⑤《產書方》:"下乳汁,作臛與食。"

⑥《綱目》:"牡鼠:同石灰搗收,敷金瘡。肉:炙食,治小兒寒熱諸疳。"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燒灰或焙干研末。外用:煎膏、浸油、燒灰或搗研涂敷。

復方

①治水鼓石水,腹脹身腫:肥鼠一枚。剝皮細切,煮粥,空心吃之。(《食醫心鏡》)

②治小兒癥瘕:煮老鼠肉汁,煮粥與食。(姚和眾)

③治湯火傷瘡:㈠小老鼠泥包燒研,菜油調涂之。(《談野翁試驗方》)㈡初生小鼠,香油浸腐化,取涂。(《本經逢原》)

④治凍瘡及折破瘡:取臘月鼠一枚。油一大升,煎之使爛,絞去滓,重煎成膏,涂。(孟詵)

⑤止血,敷金瘡出血:取無毛小鼠和石灰搗爛,作丸曬干,用時研末摻出血處。(《陸川本草》老鼠藥)

⑥治瘡腫熱痛:以大雄鼠一枚,渾用,清油一斤,慢火煎鼠燋,于水上試油不散,即以綿濾去滓,澄清,重拭銚子令凈,再以慢火煎上油,次下黃丹五兩,炒令色變,用柳木笛子不住手攪令勻,再于水上試滴,候凝,即下黃蠟一兩,又熬帶黑色,方成膏:然后貯于瓷合器中,候硬。敷貼瘡腫,去痛而涼。(《經驗方》靈鼠膏)

⑦治鼠瘺已有膿血者:取鼠,中者一枚,亂發如雞子大。以三歲臘月豬脂煎之,令鼠骨肉及發消盡,半涂之、半酒服。(《補缺肘后方》)

⑧治鼻中外瘤膿血出者:鼠頭燒灰,以臘月膏敷瘡上。(《外臺》)

⑨治破傷風邪在表者,寒熱拘急、口噤咬牙:活雄鼠一枚。線縛繞,陰陽瓦煅存性,研為細末,作一服,熱黃酒調下。(《醫宗金鑒》雄鼠散)

⑩治因瘡中風,腰脊反張,牙關口噤,四肢強直:鼠一頭。和尾燒作灰,細研,以臘月豬脂敷之。(《師集驗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鼠

英文名

Murine,Rat

別名

首鼠、老鼠、家鹿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鼠科動物褐家鼠、黃胸鼠等的全體或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2.Rattus flavipectus Milne-Edwards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捕捉,剝皮剖腹,除去內臟,鮮用或風干。

原形態

1.褐家鼠,體長15-22cm,體重72-290g。耳短而厚,前折不能遮眼。尾明顯短于體長,前足4趾,后足5趾,均具爪,后足長3.5-4cm。雌性乳數6對。被毛粗糙,背部棕褐色或灰褐色,雜有許多黑長毛,毛基深灰色,毛尖棕色。腹面蒼灰色,略帶一此致乳黃色。足背蒼白色。尾毛兩色,上面黑褐色,下面灰白色。尾部鱗片組成的環節明顯,鱗片的基部和有白色和褐色的細毛。

2.黃胸鼠,體長13.5-18cm,體重74-134g。尾細且超過體長。體形較褐家鼠細長,耳殼溥而長,向前折可蓋住眼。前、后足細長,分別為4趾和5趾,均具爪。乳頭胸部2對,鼠蹊部3對,個別6對,即在腹部增加1對。背毛棕褐色,毛基深灰。腹毛灰黃色,毛基淺灰色,在胸部毛色更黃,有時具一塊白斑。前足背的中央毛灰褐色,四周灰白色,而后足背為白色。尾上下全為暗褐色。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1.棲息于住宅、陰溝、草堆、田埂、作物地及河溪堤岸等處。 雜食性。好啃咬衣物、家具和雛禽。活動多在夜間,以午夜最活躍。

2.棲息于屋內,也活動于野外的農田。當作物成熟時,吸時則遷至田間。雜食必,幾食一切物品。

資源分布:1.分布幾遍全國。

2.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味

熱;無毒

歸經

脾;胃經

功能主治

補虛消疳;解毒療瘡。主虛勞羸瘦;小兒疳積;燒燙傷;外傷出血;凍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炙食,1-2只;或入散劑。外用:1只,熬膏涂:或燒存性研末敷。

復方

①治水鼓石水,腹脹身腫: 肥鼠一枚。剝皮細切,煮粥,空心吃之。 (《食醫心鏡》)②治小兒癥瘕: 煮老鼠肉汁,煮粥與食。 (姚和眾)③治湯火傷瘡: ①小老鼠泥包燒研,菜油調涂之。(《談野翁試驗方》)①初生小鼠,香油浸腐化,取涂。(《本經逢原》)④治凍瘡及折破瘡: 取臘月鼠一枚。油一大升,煎之使爛,絞去滓,重煎成膏藥,涂。(孟談)⑤止血,敷金瘡出血: 取無毛小園和石灰搗爛,作丸曬干,用時研末滲出血處。(《陸川本草》老鼠藥)⑥治瘡腫熱痛: 以大雄鼠一枚,渾用,清油一斤,慢火煎鼠煉,干水上試油不散,即以綿濾去滓,澄清,重拭銚子令凈,再以慢火煎上油,次下黃丹天兩,炒令色變,用柳木筐子不住手攪令勻,再于水上試滴,候凝,即下黃蠟一兩,又熬帶黑色,方成膏,然后貯于瓷合器中,候硬。敷貼瘡腫,去病而涼。 (《經驗方》靈鼠膏)⑦治鼠屢已有膿血看: 取鼠,中者一枚,亂發如雞子大。以三歲臘月豬脂煎之,令鼠骨肉及發消盡,半涂之、半酒服。(《補缺肘后方》)⑧治鼻中外CHA瘤膿血出者: 鼠頭燒灰,以臘月畜敷瘡上。〈外臺》)⑨治破傷風邪在表者,寒熱拘急、 口襟咬牙: 活雄鼠一枚。鐵線縛繞,陰陽瓦般存性,研為細末,作一服,熱黃酒調下。 (《醫宗金鑒》雄鼠散)⑩治因瘡中風,腰脊反張,牙關口嚎,四肢強直: 鼠一頭和尾燒作灰,細研,以臘月豬脂敷之。(《梅師集驗方》)

各家論述

1.《別錄》:牡鼠:療骨折,續筋骨,搗敷之,三日一易。肉:小兒哺露(洛)大腹,炙食之。

2.孟說:牡鼠:主小兒癇疾。腹大貪食者,可以黃泥裹燒之,細揀去骨,取肉和五昧汁作羹與食之。

3.《日華子本草》:治小兒驚癇疾。以油煎令消,入蠟,敷湯火瘡。

4.《本草圖經》:主骨蒸勞極,四肢贏瘦,殺蟲。亦主小兒疳瘦,去其骨,以酒熬入藥。

5.《產書方》:下乳汁。

6.《綱目》:牡鼠:同石灰搗收,敷金瘡。肉:炙食,治小兒寒熱諸疳。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