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蜀葵子功效

《中藥大辭典》:蜀葵子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錦葵科植物蜀葵的種子。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蜀葵花"條。

化學成分

果含脂肪油。油中含不飽和游離酸很多,以油酸計,達34.88%。

性味

甘,寒。

①《本草拾遺》:"冷,無毒。"

②《綱目》:"甘,冷,無毒。"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滑腸。治水腫,淋病,便秘,瘡疥。

①《本草拾遺》:"治一切瘡疥并瘢疵土(土,《綱目》引《日華子本草》作’赤’)靨。"

②《日華于本草》:"治淋澀,通小腸,催生落胎,療水腫。"

③《本草正》:"潤大腸,通乳汁。"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調敷。

禁忌

脾胃虛寒及孕婦忌服。

復方

①治小兒大便不通:搗白花胡葵子末,煮汁服。(《千金方》)

②催生:蜀葵子二錢,滑石三錢。為末,水服五錢。(《仁齋直指方》)

③治水腫、大小便不暢、尿路結石:蜀葵子研粉,每服二錢,開水送下,每日二次。(《陜西中草藥》)

各家論述

《本草述》:"(蜀葵子)其性味類利于氣血燥而泣者,未可施于虛羸中寒之體也,臨病其審處之。"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蜀葵子

英文名

Seed of Hollyhock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本草述》:(蜀葵子)其性味類利于氣血燥而泣看,未可施于虛贏中寒之體也,臨病其審處之。

來源

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L.)Cav. 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thaea rosea (L.)Cav. [Alcea rosea L.;Althaea sinensis Cav.;A.rosea (L.) Cav.var.sinensis (Cav.) S.Y.Hu]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后摘取果實,曬干,打下種子,篩去雜質,再曬干。

原形態

蜀葵 二年生直立草本,高達2m。莖枝密被刺毛。葉互生;葉柄長5-15cm,被星狀長硬毛;托葉卵形,長約8mm,先端具3尖;葉近圓心形,直徑6-16cm,掌狀5-7淺裂或波狀棱角,裂片三角形或圓形,中裂片長約3cm,寬4-6cm,上面疏被星狀柔毛,粗糙,下面被星狀長硬毛或絨毛。花腋生,單生或近簇生,排列成總狀花序式,具葉狀苞片。花梗長約5mm,果時延長至1-2.5cm,被星狀長硬毛;小苞片杯狀,常6-7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8-10mm,密被星狀粗硬毛,基部合生;萼鐘狀,直徑2-3cm,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2-1.5cm,密被星狀粗硬毛;花大,直徑6-10cm,有紅、紫、白、粉紅、黃和黑紫等色;單瓣或重瓣,花瓣倒卵狀三角形,長約4cm,先端凹缺,基部狹,爪被長髯毛;雄蕊柱無毛,長約2cm,花絲纖細,長約2mm,花柱分枝多數,微被細毛。果盤狀,直徑約2cm,被短柔毛,分果爿近圓形,多數,背部厚達1mm,具縱槽。花期2-8月。

生境分部

本種原產我國西南地區,殃各地廣泛栽培。

化學成分

果實含脂肪油,以油酸(oleic acid)計達34.88%。

性味

甘;寒

功能主治

利尿通淋;解毒排膿;潤腸。主水腫;淋癥;帶下;乳汁不通;瘡疥;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禁忌

脾胃虛寒及孕婦忌服。

復方

①治小兒大便不通: 搗白花胡葵子未,煮汁服。(《干金方》)②催生: 蜀葵子二錢,滑石三錢。為未,水服五錢。 (《江齋直指方》)③治水腫、大小便不暢、尿路結石: 蜀葵子研粉,每服二錢,開水送下,每日二次。(《陜西中草藥》)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治一切瘡疥并瘢疵土(土,《綱目》引《日華子本草》作'赤')靨。

2.《日華子本草》:治淋澀,通小腸,催生落胎,療水腫。

3.《本草正》:潤大腸,通乳汁。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