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自然谷、禹余糧(張華《博物志》),師草實(《本草拾遺》),砂貢子(《中國經濟植物志》)。
出處
《海藥本草》
來源
為莎草科植物蒒草的果實。
原形態
蒒草(《海藥本草》),又名:砂瓚薹草。
多年生草本。匍匐根莖長。稈三棱形,高10~20厘米,基部葉鞘破裂呈纖維狀,黑褐色。葉廣線形,寬4~6毫米,邊緣具銳鋸齒,質強韌,有光澤。花單性,雌雄異株;小穗多數,集生成頭狀花序;雄小穗長橢圓形,雌小穗粗大;鱗片褐黃色,卵形或長圓狀卵形,近乎披針形,先端漸狹為粗糙的刺,囊苞暗褐色,披針形,長10~12毫米,彎曲,背部凸起,腹部平凹,邊緣具銳鋸齒狀狹翼而彎曲成牙齒狀的喙。小堅果,三棱形。花期6~7月。
生境分部
生于沿海砂灘及湖邊。分布我國東北及河北、山東等地。
性味
《本草拾遺》:"味甘,平,無毒。"
歸經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功能主治
《海藥本草》:"主補虛羸乏損,溫腸胃,止嘔逆,久食健人。"
摘錄
《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