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節莖石仙桃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olidota articulata Lind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
原形態
節莖石仙桃,附生草本。無根狀莖。假鱗莖首、尾相連成莖狀,圓柱形,肉質,長3.5-12cm,粗0.5-1.5cm,頂生2葉。葉橢圓形至長圓形,長5.5-17cm,寬1.2-6cm,基部收狹成柄。花葶從假鱗莖頂端抽出,多花排成總狀花序,花序軸呈明顯的之字形曲折;小苞片菱狀卵形,舟狀抱花,花凋時脫落。花較大,白色或淡紅色;萼片卵形,舟狀,背面具脊,長約8mm;花瓣卵形,比萼片稍短;唇瓣與萼片近等長,后部凹陷成囊狀,前部橢圓形,先端稍凹缺。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附生于海拔800-2700m的山坡常綠闊葉林中樹立或溝谷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化學成分
含黃菲素(flavidin),異黃菲靈(isoflavidinin),異氧代黃菲靈(isooxoflavidinin),D-葡萄糖(D-glucose),鼠李糖(rhamnose),D-木糖(D-xylose),果糖(fruct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棉子糖(raffinose)。
性味
味甘;淡;性涼
功能主治
滋陰益氣;散瘀消腫。主肺虛咳嗽;子宮脫垂;頭暈;頭痛;遺精;白帶;癰瘡腫毒;跌打損傷;骨折筋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5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