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沙果
別名
火炭果、火燙頭果、地檀香、香白珠
來源
杜鵑花科沙果Gaultheria fragrantissima Wall. var. hirsuta (Gards.) C. B. Clarke,以全草及根、果入藥。
生境分部
云南。
性味
全草:辛、澀、微甘,平。
果:甘,平。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止咳平喘。主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胸膜炎,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
全草2~5錢,果3~5錢。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沙果
別名
枝熱、火炭頭果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ultheria hookeriC.B.Clarke(G.frantissima Wall.var。Hirsuta Franch.;G.stapfiana Airy-Shaw;G.veitchiana Craib)
采收和儲藏:根,全年均可挖,切片;果實,夏、秋季成熟時采摘;全株,夏、秋季采收,切碎曬干。
原形態
常綠灌木,高約50cm。枝圓柱形,密被褐色剛毛,老枝灰白色,具脫落后的剛毛痕跡。單葉互生;葉柄短,頂端膨大有關節;葉片革質,橢圓形,長4-5(-8)cm,寬2-3cm,先端渾圓或急尖,基部鈍圓或楔形,邊緣有鋸齒,葉面綠色,背面較淡,被剛毛,中脈在表面下陷,背面明顯隆起,側脈4-5對,連同網脈在表面明顯。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軸長3-4cm,被白色柔毛,基部具總苞,苞片大,橢圓形,先端具凸尖;花梗纖細,被微毛;小苞片對生,著生花梗中部以上,橢圓形,先端漸尖,有脊,具緣毛;花萼5裂,裂片卵形;花冠卵狀壇形,粉紅色或白色,口部5淺裂。裂片小,圓形,微反折;雄蕊8-10,花絲扁平,中部以下擴大,被白色短柔毛,花藥2室,每室先端具2芒,芒微下彎,頂孔開裂;子房被柔毛,花盤齒裂,花柱長2mm。漿果狀蒴果,卵球形,紫紅色,花柱宿存,花期6-7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1600-3200m的溝邊或巖坡上、向陽山坡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
性味
辛;甘;性涼
功能主治
祛風濕;止咳平喘。主風濕痹病;咳嗽氣喘;胸膜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