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砂藍刺頭(《內蒙古中草藥》),刺甲蓋、惡背火草、刺頭、火絨草(《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出處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來源
為菊科植物沙藍刺頭的根。春、秋采集,去泥土,切碎。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30~60厘米。分枝少。葉互生,無柄,披針形,長5~6厘米,寬1~1.5厘米,銳尖,基部抱莖,邊緣有白色的針刺狀牙齒,針刺長達5毫米,兩面談綠色。復頭狀花序圓球形,生莖頂,徑約1~2.5厘米,白綠色或淡藍色;小頭狀花外總苞為白色冠毛狀剛毛,完全分離。花期6~9月。
生境分部
生于路邊、沙丘地帶。分布遼寧、吉林、內蒙古、寧夏、陜西、甘肅、新疆、青海等地。
性味
咸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排膿,通乳。治瘡癰腫痛,乳腺炎,乳汁不通,淋巴結結核,痔漏。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
復方
①治癰癤初起,紅腫熱痛:砂藍刺頭、連翹各三錢,大黃、生甘草各二錢。水煎服。
②治乳汁不下,乳房脹痛:砂藍刺頭、瓜蔞、蒲公英、土貝母各三錢。水煎服。
③治閃腰岔氣,跌打損傷:砂藍刺頭三錢。水煎加紅糖,早、晚分服。(性味以下出《內蒙古中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