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桑蠹蟲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桑蠹蟲

別名

桑蝎、蝤蠐炮蟲、天牛幼蟲、褐天牛、桑天牛、桑牛、哈牛

來源

昆蟲綱鞘翅目天牛科桑蠹蟲Apriona (Cerambyx) rugicollis Chevr.,以蛀孔內幼蟲入藥。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的幼蟲亦同供藥用。

生境分部

南北栽桑地區。

性味

甘,溫。

功能主治

強壯活血去瘀藥,并有鎮痙、鎮痛之功。主治閉經,崩漏,赤白帶下,乳汁不下,小兒痘瘡不出,驚風搐搦,跌傷瘀血,腰脊痛,心腹氣血堅滿疼痛。

用法用量

1~1.5錢,作丸劑或散劑。

備注

成年天牛,亦入藥。夏季捕捉,入沸水燙死,曬干備用。功能鎮痛,活血祛痰。主治閉經及崩漏帶下,乳汁不下,跌打瘀血等。用量1~2錢。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桑蠹蟲

別名

蝤蠐(《詩經》),蝎、桑蠹、蛣崛(《爾雅》),桑蝎(《千金方》),桑蟲(《本草圖經》),蛀蟲(《綱目》),桑蠶(《景岳全書》),鐵炮蟲(《動物學大辭典》),老母蟲(《四川中藥志》)。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天牛科昆蟲星天牛、桑天牛或其他近緣昆蟲的幼蟲。冬季于桑、柳、D 等樹干中捕取,捕得后,用醉死,曬干或炕干。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天牛"條。

生境分部

產于四川;其他地區亦有。

性狀

干燥的蟲體,呈長筒形而略扁,乳白色或淡黃色。嘴部顏色較深,黃褐至黑褐色。胸部3節,前胸較膨大,無足,腹部10節。蟲體外表常較粗糙,折斷面呈黃白色。以粗壯、干燥、完整者、為佳。

炮制

揀凈雜質,和糯米八鍋同炒,至米焦黑為度。取出,篩去米,放涼,貯存干燥處。

性味

甘,平,有毒。

①《別錄》:"味甘,無毒。"

②《綱目》:"甘,溫,無毒。"

③《楸藥解》:"味苦,氣平。"

歸經

①《玉楸藥解》:"入手少陰心、足厥陰肝經。"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通經。治勞傷瘀血,血滯經閉,腰脊疼痛,崩漏,帶下。

①《別錄》:"主心暴痛,金瘡內生不足。"

②《本草拾遺》:"桑蠹,去氣,補不足,治小兒乳霍。"

③《日華子本草》:"治胸下堅滿,障翳瘀膜,風疹。"

④《綱目》:"治小兒驚風,口瘡,風疳;婦人崩中,漏下赤白,墮胎下血,產后下痢:""柳蠹蟲,功同桑蠹。"

⑤《握靈本草》:"治痘瘡倒靨用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禁忌

孕婦忌服。

復方

①治崩中漏下赤白:桑蝎燒灰,溫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

②治墮胎下血不止:桑木中蝎蟲,燒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普濟方》)

③治痘瘡不發及癰疽不潰:桑蠹蟲一、二條,搗,黃酒沖服。(《本草推陳》)

各家論述

①《景岳全書·疽疹詮》:"桑蟲用以發痘,嘗遍考《本草》、痘疹諸書,皆所不載,及審其性質,不過為陰寒濕毒之蟲耳。惟其有毒,所以亦能發痘;惟其寒濕,所以最能敗脾。且發痘者,不從血氣而從毒藥,痘雖起而中則敗矣,此與揠苗者何異。矧以濕毒侵脾,稚弱何堪,故每見多服桑蟲者,毒發則唇膚俱裂,脾敗則泄瀉不止。前之既覆,后可見矣。"

②《本經逢原》:"桑蠹蟲,治痘瘡毒盛白陷不能起發者,用以絞汁和白酒釀服之即起。但皮薄腳散及泄瀉畏食者服之,每致駁裂而成不救.不可不慎。"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桑蠹蟲

英文名

Larva of Long-horned beetle

別名

蝤蠐、蝎、桑蠹、桑蝎、桑蟲、蛀蟲、桑蠶、鐵炮蟲、老母蟲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1.《綱目》:似蠶而在木中食木者為蝎。似蠶而在樹上食葉者為ZHU;似ZHU而小,行則首尾相就屈而后伸者為尺蠖;似尺蠖而青小者,為螟蛉。三蟲皆不能穴本,至夏懼羽化為蛾,惟穴木之蠹,宜入藥用。各木性味,良毒不同,而蠹亦隨所居所食而異,未可一概用也。古方用蠹,多取桑、柳、構木者,亦各有義焉。

2.《本經逢原》:桑蠹蟲,色白帶黃,而腹中無穢,挼之無水者為真。若頭硬而腹中不凈者,即雜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溝脛天牛科動物星天牛、天牛科動物桑天牛或其近緣昆蟲的幼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or2.Apriona germari(Hope)

采收和儲藏:冬季于桑、柳、柑 橘等樹干中捕取,用酒醉死,曬干或烘干。

原形態

1.星天牛,全體黑色,有金屬光澤。具有小白斑點。觸角第3-11節的每節基部有淡藍色毛環。前胸背板中瘤明顯,兩側另有瘤狀突起,側刺突粗壯。鞘翅基部顆粒大小不等,鞘翅每側約有20個小形白色毛斑,排成不整齊的5橫行。

2.桑天牛,體黑色,全身密被絨毛。雄蟲觸角超出體長2-3節,雌蟲由僅較身體略長。額狹,復眼下葉大而橫闊。前胸背板寬大于長,兩側中央具細尖刺突,前后橫溝之產有不規則的橫脊線。鞘翅中縫、側緣及端緣通常有一條灰色窄邊,其部有黑色瘤狀顆粒,翅端的內外端角均呈刺狀突起。足細長,被灰白色短毛腿節大,內側有縱溝。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活動于蘋果櫻桃、花紅、柳、白楊、桑及榆樹附近。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性狀

性狀鑒別,呈長筒狀而略扁,乳白色或淡黃色。嘴部顏色較深,黃褐色至黑褐色。胸部3節,前胸較膨大,無足,腹部10節,蟲體外表常較粗糙,折斷面為黃白色。

炮制

揀凈雜質,和糯米人鍋同炒,至米焦黑為度。取出,篩去米,放涼,貯存干燥處。

性味

味苦;性溫;有毒

歸經

心;肝經

功能主治

化瘀;止痛;止血;解毒。主胸痹心痛;血瘀崩漏;瘀膜遮晴;痘瘡毒盛不起;癰疽膿成難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禁忌

孕服禁服。

復方

①治崩中漏下赤白: 桑蝎燒灰,溫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②治墮胎下血不止:桑木中蝎蟲,燒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普濟方》)③治痘瘡不發及癰疽不潰: 桑蠹蟲一、二條,搗,黃酒沖服。(《本草推陳》)

各家論述

1.《景岳全書·痘疹詮》:桑蟲用以發痘,嘗遍考《本草》、痘疹諸書,皆所不載,及審其性質,不過為陰寒濕毒之蟲耳。惟其有毒,所以亦能發痘;惟其寒濕,所以最能敗脾。且發痘者,不從血氣而從毒藥,痘雖起而中則敗矣,此與揠苗者何異。矧以濕毒侵脾,稚弱何堪,故每見多服桑蟲者,毒發則唇膚懼裂,脾敗則泄瀉不止。前之既覆,后可見矣。

2.《本經逢原》:桑蠹蟲,治痘瘡毒盛白陷不能起發者,用以絞汁和白酒釀服之即起。但皮薄腳散及泄瀉畏食者服之,每致駁裂而成不救,不可不慎。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