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桑實、葚、烏椹、文武實、黑椹、桑棗、桑葚子、桑粒、桑果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rus alba L.
采收和儲藏:5~6月當桑的果穗變紅色時采收,曬干或蒸后曬干。
原形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5m。樹皮灰白色,有條狀淺裂;根皮黃棕色或紅黃色,纖維性強。單葉互生;葉柄長l-2.5cm;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5-20cm,寬4-10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鋸齒或圓齒,有時有不規則的分裂,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脈上有短毛,腋間有毛,基出脈3條與細脈交織成網狀,背面較明顯;托葉披針形,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狀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長l-2cm,被毛,總花梗長5-10mm;雄花序長1-2.5cm,下垂,略被細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頭2裂。瘦果,多數密集成一卵圓形或長圓形的聚合果,長l-2.5cm,初時綠色,成熟后變肉質、黑紫色或紅色。種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處,多為人工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全國各地。
性狀
性狀鑒別 聚花果由多數小瘦果集合而成,呈長圓形,長1-2cm,直徑5-8mm。黃棕色、棕紅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圓形,稍扁,長約2mm,寬約1mm,外具肉質花被片4枚。氣微,味微酸而甜。
以個大、肉厚、包紫紅、糖性大者為佳。
品質標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用熱浸法測定,85%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0%。
化學成分
果穗含糖,鞣酸(tannic acid),蘋果酸( malicacid),維生素(vitamin)B1、B2和胡蘿卜素(carotene)[1];其脂類的脂肪酸主要為亞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軟脂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尚有少量辛酸(caprylic acid),壬酸(pelargonic acid),癸酸(cap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等[2]。精油中含桉葉素(cineole),牻兒醇(geraniol),芳樟醇乙酸酯(linalyl acetat),芳樟醇(linalool),樟腦(camphor),a-蒎烯(α-pinene)和D 烯(limonene)等[3];磷脂總含量0.41%,其中磷脂酸膽堿(phosphatidyl choline)32.15%,溶血磷脂酸膽堿(lysophosphatidy choline)19.30%,磷脂酸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15.91%,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12.40%,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 inosi-tol)10.53%,雙磷脂酰甘油(diphosphatidyl glycerol)6.59%[4]。還含矢車菊素(cyanidin)和矢車菊甙(chrysanthemin)[5]。
藥理作用
1.增強免疫功能 小鼠α-醋酸萘酯酯酶(ANAE)陽性的T淋巴細胞和脾臟B淋巴細胞(溶血空斑形成細胞數),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給LACA小鼠每日灌服桑椹水煎劑12.5g(生藥)/kg,連續10天,可顯著增加不同年齡組小鼠的T淋巴細胞;但同劑量的桑椹水煎劑,僅可增加幼齡小鼠B淋巴細胞數,對1年以上的老齡小鼠無明顯影響。應用3H-TdR摻入淋巴細胞轉化試驗表明,桑椹水煎劑有中度激發淋巴細胞轉化的作用。
2.對Na+ -K+ -ATP酶活性的影響 給3-24月齡的BALb/c和LACA純系小鼠每日灌服桑椹煎劑12.5g/kg,連續2星期。除24月齡老齡小鼠外,與同齡對照組比較均能顯著降低紅細胞膜Na+ -K+ -ATP酶活性。Na+ -K+ -ATP酶與機體釋放能量、供Na+和K+的主動轉運有關,桑椹子降低該酶的活性可能是其滋陰作用機制之一。
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干燥。飲片性狀:參見“藥材鑒別”項。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性味
甘;酸;性寒
歸經
肝;腎經
功能主治
滋陰養血;生津;潤腸。主肝腎不足和血虛精虧的頭暈目眩;腰酸耳鳴;須發早白;失眠多夢;津傷口渴;消渴;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熬膏、浸酒、生啖;或入九、散。外用:適量,浸水洗。
禁忌
脾胃虛寒便溏者禁服。
1.《楊氏產乳》:“凡子不得與桑椹子食,令兒心寒。”2.《本草經疏》:“脾胃虛寒作泄者勿服。”3.《本草省常》:“多食致衄,孕婦忌之。”
復方
《說文》:“黮,桑葚之黑也。”《廣雅》則直釋:“黮,黑也。”故桑椹以果色紫黑色而名。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其實椹,有白、黑二種,最干。”2.《本草衍義》:“桑根白皮條中言:桑之用稍備;然獨遺烏椹,桑之精英盡在于此。”3.《本草蒙筌》:“椹收曝干,蜜和丸服。開關利竅,安魂鎮神。久服不饑,聰耳明目。黑椹絞汁,系桑精英。入鍋熬稀膏,加蜜攪稠濁。退火毒,貯磁瓶。夜臥將臨,沸湯調下。解金石燥熱止渴,染須發皓白成烏。”4.《本經逢原》:“(桑椹),《本經》所主,皆言桑椹之功,而宗奭云《本經》言桑甚詳,獨遺其椹,即瀕湖之博識尚不加察,但以其功誤列根皮之下,所以世鮮采用,惟萬壽酒用之。”5.《本草新編》:“椹與葉功用實同,因椹艱于四季之采用,且治之不得法,功不及葉矣,余備傳方法使人盡知可也。中時采椹數斗,飯鍋蒸熟曬干,即可為末。桑椹不蒸熟,斷不肯干,即干而味已盡散無用,且最惡鐵器,然在飯鍋內蒸熟,雖鐵鍋而無礙也。與熟地、山萸、五味子、人參同用,實益若仙丹,試恐世人不知制法,所以單言桑葉之奇者,蓋椹與葉功實相同耳。桑葉采葉如茶鐘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次之,與其小無寧大也。”
臨床應用
1.桑椹蜜:桑椹蜜浸膏500g,蜂蜜500g。取桑椹,加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3的浸膏。將蜂蜜與浸膏混勻,煮沸,加入苯甲酸鈉3g和適量的香精,攪勻,制成1000ml,分裝。為深棕褐色稠厚的半流體,氣香,味酸、甜。比重應為1.33以上。功能滋潤,補肝,生津,利水。用于神經衰弱癥。口服,每次10-20g,每日2次。(《湖北省藥品標準》1980年)1.2.桑椹膏:取新鮮成熟桑椹,壓榨取汁,靜置,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等量水稀釋液的相對密度1.168-1.173),每稠膏350g加蔗糖615g的轉化糖液適量,攪拌均勻,濃縮至稠膏狀,制成1000g。每1g含桑椹膏0.35g。本品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體,氣微香,味甘、微酸。功能補肝益腎,養血安神。用于頭暈目眩,腰酸耳鳴,血虛便秘,遺精失眠。開水沖服,每次15g,每日2次。(《浙江省藥品標準》1983年)1.3.桑椹沖劑:桑椹500g。取桑椹水煮2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加蔗糖適量混勻,制粒或壓塊,干燥即得,每袋(塊)重15g(相當于總藥材10g)。本品為棕褐色的顆粒或長方塊,味甜、微酸。功能滋陰益腎,補血潤燥。用于陰虧血燥引起的腰膝酸軟,眩暈失眠,目昏耳鳴,腸燥便秘,口干舌燥,須發早白。開水沖服,每次1袋(塊),每日1-2次。[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二冊)1990年]2.{藥論}:論桑椹子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2.1.繆希壅:“桑椹,甘寒益血而除熱,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消渴由于內熱,津液不足,生津故止渴。五臟皆屬陰,益陰故利五臟。陰不足則關節之血氣不通,血生津滿,陰氣長盛,則不饑而血氣自通矣。熱退陰生,則肝心無火,故魂安而神自清寧,神清則聰明內發,陰復則變白不老。”(《本草經疏》)2.2.劉若金:“烏椹益陰氣便益陰血,血乃水所化,故益陰血,還以行水,風與血同臟,陰血益則風自息。”(《本草述》)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