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柿霜
來源
本品為柿樹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 f.,柿餅的白霜。
性味
甘,涼。
功能主治
生津利咽,潤肺止咳。用于口瘡,咽喉痛,咽干咳嗽。
用法用量
柿霜1~3錢。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柿霜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柿科植物柿的果實(柿子)制成"柿餅"時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
制法
取成熱的柿子,削去外皮,日曬夜露,約經一月后,放置席圈內,再經一月左右,即成柿餅,其上生有白色粉霜,用箒刷下,即為柿霜。將柿霜放入鍋內加熱熔化,至成飴狀時,倒入特制的模型中,晾至七成千,用刀鏟下,再晾至足干即成柿霜餅。宜置陰涼高燥處,防止潮解。
性狀
柿霜:為白色粉狀,易潮解。
柿霜餅:呈扁圓形,底平,上面微隆起,直徑約6厘米,厚約6毫米,灰白色,平滑,易碎裂。氣弱,味甜,并有清涼感。
化學成分
柿霜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
性味
甘,涼。
①《本草匯言》:"味甘微澀,氣平,無毒。"
②《玉楸藥解》:"味甘,性涼。"
③《醫林纂要》:"甘,寒。"
歸經
《本草匯言》:"入手少陰、太陰經。"
功能主治
清熱,潤燥,化痰。治肺熱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瘡,吐血,咯血,消渴。
①《滇南本草》:"治氣膈不通。"
②《滇南本草圖說》:"消痰止嗽。"
③《本草蒙筌》:"治勞嗽。"
④《綱目》:"清上焦心肺熱,生津止渴,化痰寧嗽,治咽喉口舌瘡痛。"
⑤《本草求真》:"治腸風痔漏。"
⑥《隨息居飲食譜》:"清肺。治吐血、咯血,勞嗽,上消。"
用法用量
內服:沖服,1~3錢;或配合它藥作丸噙化。外用:撒敷。
禁忌
風寒咳嗽忌服。
復方
①治傷酒內熱、多痰、多嗽、多喘,及老人痰火為患:柿霜、黃芩(酒炒)、天門冬(去心,酒煮搗膏)、橘紅、瓜蔞霜各一兩,海石(煅)、桔梗、真青黛各五錢,風化硝三錢。除天門冬搗膏外,余藥俱為細末,和入天門冬膏,煉蜜丸,彈子大。食后含化一丸。(《本草匯言》)
②治咽喉嗽痛:柿霜、硼砂、天冬、麥冬各二錢,元參一錢,烏梅肉五分。蜜丸含化。(《沈氏尊生書》柿霜丸)
③治臁脛爛瘡:柿霜、R 等分。燒研敷之。(《衛生雜興》)
各家論述
①《綱目》:"柿霜,乃柿精液,入肺病上焦藥尤佳。"
②《本草經疏》:"柿霜,其功長于清肅上焦火邪,兼能益脾開胃。"
③《本草匯言》:"柿霜,清上焦虛火之藥也。如病久畏藥味者,用此可作藥中果珍,每日早晚白湯調服數錢。"
④《本經逢原》:"干柿白霜,專清肺胃之熱。在元氣未漓,可勝寒潤者,用之固宜,但虛勞煩嗽喘乏,得此郁閉虛陽,病根日固,與埋薪灰燼何異。"
③《醫學衷中參西錄》:"柿霜入肺,而甘涼滑潤。其甘也,能益肺氣;其涼也,能清肺熱;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潤也,能滋肺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柿霜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柿科植物柿的果實制成“柿餅”時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pyros kaki Thunb.
原形態
落葉大喬木,高達14m。樹皮深灰色至灰黑色,長方塊狀開裂;枝開展,有深棕色皮孔,嫩枝有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8-20mm;葉片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或近圓形,長5-18cm,寬2.8-9cm,先端漸尖或鈍,基部闊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主脈生柔毛,下面淡綠色,有短柔毛,沿脈密被褐色絨毛。花雜性,雄花成聚傘花序,雌花單生葉腋;總花梗長約5mm,有微小苞片;花萼下部短筒狀,4裂,內面有毛;花冠黃白色,鐘形,4裂;雄蕊在雄花中16枚,在兩性花中8-16枚,雌花有8枚退化雄蕊;子房上位,8室,花柱自基部分離。漿果形狀種種,多為卵圓球形,直徑3.5-8cm,橙黃色或鮮黃色,基部有宿存萼片。種子褐色,橢圓形。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多為栽培種。分布于華東、中南及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1)柿霜 呈白色粉末狀,質輕,易潮解。氣微,味甜,具有清涼感。
(2)柿霜餅 呈扁圓形,底平,上面微隆起,直徑約6cm,厚約6mm,灰白色或淡黃色,平滑。質硬,易破碎,易潮解。氣味同柿霜。
均以色白或灰白色、味甜而具有清涼感者為佳。
化學成分
含熊果酸(urso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三萜酸和糖類[1]。另含柿萘醇酮(shinanolone)[2]。
炮制
取成熟的柿子,削去外皮,日曬夜露,約經一月后,放置席圈內,再經一月左右,即成柿餅,其上生有白色粉霜,用帚刷下,即為柿霜。將柿霜放入鍋內加熱熔化,至成飴狀時,倒入特制的模型中,晾至七成干,用刀鏟下,再晾至足干即成柿霜餅。宜置陰涼高燥處,防止潮解。
性味
甘;性涼
歸經
心;肺;胃經
功能主治
潤肺止咳;生津利咽;止血。主肺熱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瘡;吐血;咯血;消渴
用法用量
內服:沖服,3-9g;或入丸劑噙化。外用:適量,撒敷。
禁忌
風寒咳嗽忌服。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治氣膈不通。
2.《滇南本草圖說》:消痰止嗽。
3.《本草蒙簽 》:治勞嗽。
4.《綱目 》:清上焦心肺熱,生津止渴,化痰寧嗽,治咽喉口舌瘡痛。
5.《本草求真》:治腸風痔漏。
6.《隨息居飲食譜》:清肺。治吐血、咯血,勞嗽,上消。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