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松筆頭功效

《中藥大辭典》:松筆頭

別名

松樹蕊(《滇南本草》),松木筆(廣西)。

出處

《滇南本草》

來源

為松科植物馬尾松或其同屬植物的幼枝尖端。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松節"條。

性味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性溫,味苦澀。"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治跌打損傷,小便淋痛。

①《滇南本草》:"行經絡,止莖中痛,止便濁。治膏淋疼痛不可忍者,磨水服之。五淋俱可服。"

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活血鎮痛,澀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或磨汁。外用:搗敷。

復方

①治跌打損傷:松筆頭三個,核桃米一錢。水煎服,或連渣服。(《云南中醫驗方》)

②治跌打損傷,扭傷:松樹枝梢加糯米飯或面粉糊適量,搗爛成餅(冬季加熱),外敷傷處;另取嫩梢去外皮,焙干研粉,每次五錢,黃酒沖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遺精:松樹嫩梢二兩,金櫻子根、金燈藤各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松筆頭

別名

松樹蕊、松尖、松樹梢

出處

出自《滇南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云南松、思茅松 、馬尾松等的嫩枝尖端。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inus tabulaeformis Carr.2.Pinus massoniana Lamb.3.Pinus densiflora Sied.et Zucc.4.Pinus yunnanensis Franch.5.Pinus thunbergii Parl.6.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 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

采收和儲藏:春季松樹嫩梢長出時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1.喬木,高達25m,胸圍可達1m以上。樹皮灰褐色,呈不規則鱗甲狀裂,裂隙紅褐色。枝輪生,小枝粗壯,淡橙黃色或灰黃色;冬芽寬橢圓形,先端尖,紅褐色。葉針形,2針一束,深綠色,粗硬,長10-15cm,徑約1.5mm,邊緣有細齒,兩面有氣孔線;葉鞘初時淡褐色,漸變成暗灰色。雄球花圓柱形,長1.2-1.8cm,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狀;雌球花序闊卵形,長7mm,紫色,著生于當年新枝上。球果卵形或圓卵形,長4-9cm,有短梗,向下彎垂,熟時淡黃色或淡褐黃色,宿存數年之久;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1.6-2cm,鱗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形或菱狀多角形,橫脊顯著,鱗臍凸起有尖刺。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圓形,淡褐色,有斑紋,連翅長1.5-1.8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2.喬木,高達45m,胸圍1.5m。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規則長塊狀裂。小枝常輪生,淡黃褐色,無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有長尖頭。葉針形,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30cm,細長而柔軟,葉緣有細鋸齒,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后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cm,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于新枝頂端,淡紫紅色。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形,長4-7cm,徑2.5-4m,有短梗,下垂,熟時粟褐色;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約3cm;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鱗臍微凹,無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mm,連翅長2-2.7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3..喬木,高達30m,胸圍達1.5m。樹皮紅色,不規則鱗片狀脫落。一年生枝淡黃色或紅黃色,微有白粉,無毛;冬芽長圓狀卵圓形,暗紅褐色,針葉2針一束,長5-12cm,徑約1mm,先端微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半圓形,樹脂道約4-6個,邊生。雄球花淡紅黃色,圓筒形,5-12mm,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短穗狀;雌球花淡紅紫色,單生或2-3個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種鱗先端有短刺。球果熟時暗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種鱗張開,易脫落,有微隆起的橫脊,鱗臍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長4-7mm,連翅長1.5-2m,種翅寬5-7mm。花期4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4.喬木,高達30cm,胸圍1m。樹皮灰褐色,不規則鱗片狀深裂,易脫落。一年生枝粗壯,紅褐色,二三年生小枝上苞片狀鱗葉易脫落,露出褐色內皮;冬芽圓錐狀卵形,紅褐色,芽鱗披針形,先散開,有白色絲狀毛。針葉3針一束,稀2針一束,長10-30cm,徑約1.2mm,柔軟,稍下垂,橫切面扇狀三角形,樹脂道4-5個,中生與邊生并存,葉鞘宿存。球果圓錐狀卵圓形,長5-11cm,梗長約5mm,熟時褐色或黃褐色;鱗盾肥厚隆起,有橫脊;鱗臍微凹或微隆起,有短刺。種子近卵圓狀倒卵形,邊翅長1.6-1.9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1月。

5.喬木,高達30m,胸圍可達2m。幼樹皮暗灰色,老時灰黑色,粗厚,不規則塊裂。一年生枝淡褐黃色,無毛;冬芽銀白色,圓柱狀橢圓形或圓柱形,頂尖,芽鱗披針形,邊緣白色絲狀。針葉2針一束,深綠色,有光澤,粗硬,長6-12cm,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均有氣孔線,橫切面有樹脂道6-11個,中生。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長1.5-2cm;雌球花單生或2-3個聚生新枝近頂端,直立,卵圓形,淡紫紅色。球果熟時褐色,圓錐狀卵圓形或卵圓形,長4-6cm,徑3-4cm,有短梗,向下彎垂,中部種鱗卵狀橢圓形,鱗盾稍肥厚,橫脊顯著,鱗臍有短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長5-7mm,連翅長1.5-1.8cm,種翅灰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6.喬木,高達30m。樹皮褐色,裂成龜甲狀薄塊脫落。樹枝每年生長2至數輪,一年生枝淡褐色或黃色,有光澤。針葉3針一束,長10-22cm,細柔,邊緣有細齒,樹脂道3-6,邊生。球果成熟后宿存樹上多年不落,卵圓形,長5-6cm,徑約3.5cm,基部稍偏斜;鱗盾斜方形,顯著隆起呈錐狀,橫脊顯著,鱗臍小,稍凸起,有短刺。種子橢圓形,長5-6mm,連翅長1.7-2cm。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1.生于海拔100-2600m的山地。

2.生于海拔1500m以下山地。

3.生于溫帶沿海山地和平原。

4.生于1000-2800m的山地林中。

5.生于東部沿海山地。

6.生于海拔600-1600m的山地、寬谷、盆地等處。

資源分布:1.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2.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3.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南京一帶有栽培。

4.分布于西南地區及廣西。

5.分布于遼寧、山東、江蘇等地;武漢、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

6.分布于云南等地。

性味

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

祛風利濕;活血消腫,清熱解毒。主風濕痹痛;淋證;尿濁;跌打損傷;乳癰;動物咬傷;夜盲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搗敷。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行經絡,止莖中痛,止便濁。治膏淋疼痛不可忍者,磨水酒服之。五淋俱可服。

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活血鎮痛,澀精。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