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山黃菊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山黃菊

別名

菊花、旱山菊、旋覆花[廣西]

來源

菊科山黃菊Anisopappus chinensis (L.) Hook. et Arn.,以花入藥。

生境分部

福建、江西、廣東、廣西、云南。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主治感冒頭痛,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

2~3錢,水煎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山黃菊

英文名

flower of Chinese Anisopappus

別名

旋伏花、金菊花

出處

始載于《廣州植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山黃菊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isopappus chinensis (L.) Hook.et Arn.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

山共菊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粗壯,徑5-12mm。莖直立,單生,稀簇生,有細條紋,密被銹色柔毛。中部莖葉卵狀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3-6cm,寬1-2cm,兩面被柔毛,沿脈毛較密,基部截形或寬楔形,邊緣有鈍鋸齒,三出脈或離基三出脈,向上葉漸小。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排列成頂生傘房狀;總花梗被銹色必柔毛;總苞半球形;總工包片3層,披針形或寬條形,外面密被伏柔毛;托片龍骨狀,膜質,長5mm;雌花舌狀,黃色,舌片倒長三角形,先端3齒裂;兩性花筒狀,先端5齒裂。瘦果圓柱形,疏被柔毛,雌花瘦果長2mm,兩性花瘦果稍壓扁,有4縱肋;冠毛污白色,膜片狀,4-5個,先端有伸長1m的細荒。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840-2100m的干燥山坡、沙地、荒地、草地及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容易散碎,完整的頭狀花序呈半球形,直徑0.8-1.5cm。總苞片由2-3列條狀披針形的苞片組成,苞片外面密被茸毛。舌狀花一列,黃色,長矩圓形,先端3-4齒裂,其管狀花密集在凸起的花托上,長約4mm,冠毛4-6枚,荒刺狀,每一管狀花基部伴生一草質托片,約與管狀花等長,宿存。氣微香,味微苦。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咽喉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花:味苦,性涼。有清熱化痰、消炎的功能。用于感冒頭痛、氣管炎。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