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山藤藤秧
別名
來源
為葡萄科葡萄屬植物黑水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以根、藤、果實入藥。秋季采根及果實,夏季采藤,曬干。
性味
酸,涼。
功效主治
根、藤:祛風止痛。用于外傷痛,風濕骨痛,胃痛,腹痛,神經性頭痛,術后疼痛。
果:清熱利尿。用于煩熱口渴,尿路感染,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根、藤:1~3錢,果:3~5錢。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山藤藤秧
出處
《全展選編·外科》
來源
為葡萄科植物山葡萄的根、藤。
原形態
木質藤本,長達15米;幼枝初具細毛,后無毛,葉寬卵形,長4~17厘米,寬3.5~18厘米,頂端尖銳,基部寬心形,3~5裂或不裂,邊緣具租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葉脈有短毛;葉柄長4~12匣米,有疏毛。圓錐花序與葉對生,長8~13厘米,花序軸具白色絲狀毛;花小,雌雄異株,直徑約2毫米;雌花內5個雄蕊退化,雄花內雌蕊退化;花萼盤形,無毛。漿果球形,直徑約1厘米,黑色。
生境分部
生于山地林緣。分布于東北及山西、河北、山東等地。
功效主治
止痛。治外傷痛,胃腸道疼痛,神經性頭痛,手術后疼痛。
用法用量
內服:制成10%煎劑,每次口服10~20毫升。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山藤藤秧
英文名
Amur Grape Stem, Root of stem of Amur Grape
別名
野葡萄、黑水葡萄。
出處
出自《全展選編.外科》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山葡萄的根或莖藤。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tis amurensis Rupr.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收,洗凈,切片或段,曬干。
原形態
山葡萄 木質藤本,長達15m。幼枝初具細毛,后變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4-12cm,被柔毛;葉片寬卵形,長4-17cm,寬3.5-18cm,先端尖銳,基部寬心形,3-5裂或不裂,邊緣具粗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葉脈有短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圓錐花序與葉對生,長8-13cm,花序輪具白色絲狀毛;花小,雌花內具5個退化雄蕊;雄花內雌蕊退化;花萼盤形,無毛;花瓣5;雄蕊5;子房上位。漿果球形,直徑約1cm,黑色。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地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性狀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或有部分殘留。皮層細胞多已頹廢,皮層內可見多數裂隙,亦見草酸鈣針晶束。維管束環列。整個韌皮部被木栓層環分割為2-3同心環(或外方1-2環脫落);韌皮部外側為帽狀初生韌皮纖維束,纖維細胞多角形,排列不很整齊,壁木化;次生韌皮部纖維束帶狀,數層斷續環列,纖維細胞切向稍長,排列整齊,壁亦木化。韌皮束的外方及兩側具草酸鈣簇晶(外側較多)和方晶。形成層連續成環。木質部中可見年輪。髓寬大,內見草酸鈣針晶束。髓射線明顯。
性味
辛;涼
歸經
胃;肝經
功效主治
祛風止痛。主風濕骨痛;胃痛;腹痛;神經性頭痛;術后疼痛;外傷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