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山蒟功效

《中藥大辭典》:山蒟

別名

餅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石蒟、穿壁風(《廣西中草藥》),爬巖香、石南藤、廿四癥、上樹風(《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出處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胡椒科植物山藥的莖葉。秋季采收,切段,曬干。

原形態

木質藤本,長達數米。枝圓柱形,稍有棱,無毛,節上常生不定根。葉互生,紙質或近革質,橢圓形、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6~12厘米,寬2.5~4.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或楔形,有時明顯不對稱,兩面無毛或下面被極稀的短柔毛,葉脈5~7條;葉柄長5~8毫米,托葉痕超過葉柄中部。花單性,雌雄異株;穗狀花序與葉對生;苞片近圓形,無柄,盾狀;花小,黃綠色;雄蕊2,花絲短;子房無柄,柱頭4裂,稀有3裂。漿果球形,黃色,直徑2.5~3毫米。花期4~7月。生于林中,常攀援于樹上或石上。

生境分部

分布我國南部。

化學成分

藤含生物減、黃酮甙、酚類。

性味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溫。"

功效主治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濕,強腰膝。治風濕痛,風寒骨痛,腰膝無力,肌肉萎縮,咳嗽氣喘。"

②《廣西中草藥》:"治風濕骨痛,手足麻痹,感冒風寒,咳嗽氣喘,腹寒痛。"

③《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消腫止痛,驅風寒,通經。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錢(鮮品1~2兩);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復方

①治關節痰痛:鮮山藥1~2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預防中署:鮮山藥0.5~1兩。煎湯代飲。(《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山蒟

英文名

Hance Pepper Stemand Leaf, Stem and leaf of Hance Pepper

別名

酒餅藤、爬巖香、二十四癥、上樹風、石蒟、穿壁風、滿天香、小風藤、山萎綠藤、香藤、鉆骨風、辣椒姜、見風追、過節風、于節風、上樹蛇、抱蛇、水蔞、血姜、山老葉、也側苗。

出處

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椒科植物山蒟的莖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per hancei Maxim.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

原形態

山蒟 攀援藤本,長10余m。除花序軸和苞片柄外均光滑無毛。莖、枝具細縱紋,節上生不定根。葉互生,紙質或近革質,卵狀披外形或橢圓形,少披針形,長6-12cm,寬2.5-4.5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或楔形,有時明顯不對稱,葉脈5-7條,最上1對互生,離基1-3Cm從中脈發出;葉柄長5-12mm;葉鞘長約為葉柄之半。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長6-10cm;總花便與葉柄等長或略長,花序軸被毛;苞片近圓形,直徑約0.8mm,近無柄或具短柄,盾狀,向軸面和柄上被柔毛;雄蕊2枚,花絲短。夠花序長約3cm,果期延長;苞片與雄花序的相同,但柄略長;于房近球形,離生,柱頭4或3漿果球形,黃色,直徑2.5-3mm。花期3-8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林中,常攀援于樹上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我國南部。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細長,直徑1-3mm;表面灰褐色,有縱紋,節膨大,有不定根,節間長2-10cm;質脆易斷,斷面皮都灰褐色,較薄,木部灰白色,有許多小孔。葉多皺縮,有的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狹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2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近楔形,常偏斜;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灰綠色;質脆。氣清香,味辛辣。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皮層內側有2-3列纖維束斷續排列成環,偶見石細胞。維管束20-30個排列成環,韌皮部外方有1-6列呈三角狀排列的纖維群;木部導管直徑較大。中央髓部可見維管來及粘液道。

化學成分

山蒟含海風藤酮(kadsurenone),蘭脂(de-nudatin)B,山蒟酮(hancinone),山蒟醇 (hancinol),布爾乞靈(burchellin),細葉青萎藤酰(futoamide),蓽撥明寧堿減(piper-longuminine),N-異丁基癸-反-2反-4二烯酰胺( N-isobutyldeca-trans-2-trans-4-dienamide),山蒟酮 B(hancinone B),山蒟酮(hancinone)C,長穗巴豆環氧素(crotepox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以及山蒟酮(hancinone)。

鑒別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粗粉1g,加石油醚10ml,振搖10min,濾過。濾液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5%香草醛濃硫酸溶液2-3滴,即顯棕紅色,放置后漸變成紫紅色。(檢查揮發油)(2)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15ml,加熱回流10min,濾過。取濾液滴于濾紙上,揮干,滴加飽和硼酸丙酮波及10 %枸櫞酸丙酮液各l-2滴,干后量紫外光燈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檢查黃酮類)

性味

辛;溫

歸經

肺;脾經

功效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消腫;行氣止痛;化痰止咳。主風濕痹痛;胃痛;痛經;跌打損傷;風寒咳喘;疝氣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加倍;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禁忌

孕婦及陰虛火旺者禁服。

各家論述

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濕,強腰膝。治風濕痛,風寒骨痛,腰膝無力,肌肉萎縮,咳嗽氣喘。2.《廣西中草藥》:治風濕骨痛,手足麻痹,感冒風寒,咳嗽氣喘,腹寒痛。3.《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消腫止痛,驅風寒,通經。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