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山楂
英文名
FRUCTUS CRATAEGI
來源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山里紅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切片,干燥。
性狀
本品為圓形片,皺縮不平,直徑1~2.5cm,厚0.2~0.4cm。外皮紅色,具皺紋,有灰白小斑點。果肉深黃色至淺棕色。中部橫切片具5粒淺黃色果核,但核多脫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見短而細的果梗或花萼殘跡。氣微清香,味酸、微甜。
鑒別
取本品粉末1g,加醋酸乙酯4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20:4: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硫酸乙醇溶液(3→10),在8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日光下顯紫紅色斑點;紫外光燈(365nm)下,顯橙黃色熒光斑點。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細粉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 H 第一法)],精密稱定,精密加水100ml,室溫下浸泡4小時,時時振搖,濾過,精密量取濾液25ml,加水50ml,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滴定,即得。每1ml的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相當于6.404mg的枸櫞酸(C6H8O7)。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有機酸以枸櫞酸(C6H8O7)計,不得少于5.0%。
炮制
凈山楂:除去雜質及脫落的核。炒山楂:取凈山楂片放鍋內,炒至淺棕黃色。本品果肉黃褐色,偶見焦斑。氣清香,味酸、微甜。照上述[鑒別]項下試驗,應顯相同的結果;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按干燥品計算,含有機酸以枸櫞酸(C6H8O7)計,不得少于4.0%。焦山楂:取凈山楂片放鍋內,炒至表面焦褐色,內部黃褐色。本品表面焦褐色,內部黃褐色。氣清香,味酸、微澀。照上述[鑒別]項下試驗,應顯相同的結果;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按干燥品計算,含有機酸以枸櫞酸(C6H8O7)計,不得少于4.0%。
性味
酸、甘、微溫。
歸經
歸脾、胃、肝經。
功效主治
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于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癥。焦山楂消食導滯作用增強。用于肉食積滯,瀉痢不爽。
用法用量
9~12g。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摘錄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山楂
別名
朹、粱梅(《爾雅》),朹子(《爾雅》郭璞注),鼠查(《本草經集注》),羊梂(陶弘景),赤爪實(《唐本草》),棠梂子(《本草圖經》),赤棗子(《桂海虞衡志》),山里紅果、酸棗,鼻涕團、柿楂子(《百一選方》),山里果子(《履巉巖本草》),茅楂(《日用本草》),猴楂(《世醫得效方》),映山紅果(《救荒本草》),A (《品匯精要》),酸梅子、山梨(《中國樹木分類學》),酸查(《山東中藥》)。
出處
《本草衍義補遺》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山楂采得后,橫切成厚1.5~3毫米的薄片,立即曬干。野山楂采得后,曬干即可,或壓成餅狀后再曬干。商品山楂片稱為"北山楂";野山楂稱為"南山楂"。
原形態
①山楂
落葉喬木或大灌木,高達8米.樹皮暗棕色,多分枝,枝條無刺或具稀刺。單葉互生;具托葉,托葉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邊緣具鋸齒;葉柄長2~4匣米;葉片闊卵形、三角卵形至菱狀卵形,長6~12厘米,寬5~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5~9羽狀裂片,裂片有尖銳和不整齊的鋸齒,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色較淡,兩面脈上均被短柔毛。花10~12朵成傘房花序;花梗被短柔毛;萼片5,綠色,基部連合成杯狀,上部5齒裂;花冠白色或帶淡紅色,直徑8~13毫米,花瓣5,離生,倒寬卵形,長和寬均為6毫米;雄蕊20,不等長;心皮5,子房下位,5室,各室具一胚珠,花柱5,柱頭圓形。梨果球形或圓卵形,直徑約2.5厘米,深紅色,具多數白色斑點,果之頂端有外曲的宿存花萼。種子5枚。花期5月。果期8~10月。
生于河岸的砂土或干燥多砂石的山坡上.栽培于東北南部、華北以至江蘇一帶。
②野山楂,又名:小葉山楂、山果子。
落葉灌木,高達1.5米。枝條具刺,嫩枝被白色絨毛。單葉互生;托葉近卵形;葉柄長約3毫米,有時無柄;葉片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1.5~6厘米,寬0.8~2.5厘米,先端尖,不裂或3深裂,邊緣有缺刻及不整齊鋸齒,基部楔形,漸窄縮。花5~6朵簇生成傘房花序;萼片5,卵狀披針形,外側密生細毛。梨果較小,呈紅黃色,近圓形,直徑約1~1.5厘米。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于荒山坡、溪邊、路邊疏林及灌叢中。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貴州、江西、福建、廣東、廣西、云南、陜西等地。
以上兩種植物的根(山楂根)、木材(山楂木)、莖葉(山楂莖葉)、種子(山楂核)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狀
①北山楂
為植物山楂的果實,呈球形或梨形,徑約2.5厘米。表面深紅色,有光澤,滿布灰白色細斑點;頂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果柄殘痕。商品常為3~5毫米厚的橫切片,多卷縮不平,果肉深黃色至淺棕色,切面可見5~6粒淡黃色種子,有的種子已脫落;有的片上可見短果枘或下凹的花萼殘跡。氣微清香,味酸微甜。以個大、皮紅、肉厚者為佳。
主產山東、河北、河南、遼寧等省。陜西、山西、江蘇亦產。
②南山楂
為植物野山楂的果實,呈類圓球形,直徑0.8~1.4厘米,間有壓扁成餅狀.表面灰紅色,行細紋及小斑點,頂端有凹窩,其邊緣略突出,基部有果柄殘痕。質堅硬,核大,果肉薄,棕紅色。氣微,味酸微澀。以個勻、色紅、質堅者為佳。
主產江蘇,浙江、云南、四川等地。
此外尚有下列同屬植物的果實在少數地區亦作山楂入藥。
①山里紅
葉片寬卵形,3~5羽狀深裂。果實近球形,直徑約1.5厘米,紅色。分布東北、華北及陜西、山東、江蘇等地。
②湖北山楂
葉卵形至矩圓狀卵形,中部以上3~5裂;刺長1.5厘米;果實圓球形,直徑約1~2.5厘米,黑赤色,有顯著的小斑點。分布我國中部及陜西、江蘇各地。
③遼山楂
葉先端3~5裂,基部楔形,花藥淡紅色或紫色,果實鮮紅色。分布東北及山西、內蒙古、新疆等地。
④云南山楂
葉片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常不裂,邊緣具鋸齒;果實近球形,暗紅色或黃色帶紅褐色暈斑。分布西南及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分
含表兒茶精[(-)-epicatechin]、槲皮素(quercetin)、金絲桃甙(hyperin)、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山楂酸(crataegolic acid)、檸檬酸(citric acid)、苦杏仁甙(amygdalin)等。
炮制
山楂:揀凈雜質,篩去核。炒山楂: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外面呈淡黃色,取出,放涼。焦山楂: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內部黃褐色為度,噴淋清水,取出,曬干。山楂炭: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色,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曬干。
《綱目》:"九月霜后取山楂實帶熟者,去核,曝干。或蒸熟去皮核,搗作餅子,日干用。"
性味
酸甘,微溫。
①《唐本草》:"味酸,冷,無毒。"
②《日用本草》:"味甘酸,無毒。"
③《本草蒙筌》:"味甘辛,氣平,無毒。"
④《綱目》:"酸甘,微溫。"
歸經
入脾、胃、肝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經。"
②《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太陰經。"
③《藥品化義》:"入脾、肝二經。"
④《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足厥陰肝經。"
功效主治
消食積,散瘀血,驅絳蟲。治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腰痛,疝氣產后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于肉食積滯、胃烷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血脂癥。
①陶弘景:"煮汁洗漆瘡。"
②《唐本草》:"汁服主利,洗頭及身上瘡癢。"
③《本草圖經》:"治痢疾及腰疼。"
④《履巉巖本草》:"能消食。"
⑤《日用本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
⑥《滇南本草》:"消肉積滯,下氣;治吞酸,積塊。"
⑦《本草蒙筌》:"行結氣,療頹疝。"
⑧寧原《食鑒本草》:"化血塊,氣塊,活血。"
⑨《綱目》:"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
⑩《本草再新》:"治脾虛濕熱,消食磨積,利大小便。"
⑾《本草撮要》:"凍瘡涂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禁忌
脾胃虛弱者慎服。
①《綱目》:"生食多,令人嘈煩易饑,損齒,齒齲人尤不宜。"
②《本草經疏》:"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藥同施,亦不宜過用。"
③《得配本草》:"氣虛便溏,脾虛不食,二者禁用。服人參者忌之。"
④《隨息居飲食譜》:"多食耗氣,損齒,易饑,空腹及羸弱人或虛病后忌之。"
復方
①治一切食積:山楂四兩,白術四兩,神曲二兩。上為末,蒸餅丸,梧于大,服七十丸,白湯下。(《丹溪心法》)
②治食肉不消:山楂肉四兩,水煮食之,并飲其汁。(《簡便單方》)
③治諸滯腹痛:山楂一味煎湯飲。(《方脈正宗》)
④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為末,每服一、二錢,紅痢蜜拌,白痢紅白糖拌,紅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勻,白湯調,空心下。(《醫鈔類編》)
⑤治腸風:酸棗并肉核燒灰,米飲調下。(《百一選方》)
⑥治老人腰痛及腿痛:棠梂子、鹿茸(炙)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綱目》)
⑦治寒濕氣小腹疼,外腎偏大腫痛:茴香、柿楂子。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鹽、酒調,空心熱服。(《百一選方》)
⑧治產婦惡露不盡,腹中疼痛,或兒枕作痛:山楂百十個,打碎煎湯,入砂糖少許,空心溫服。(朱震亨)
臨床應用
①治療絳蟲病
用鮮山楂2斤(干品半斤,小兒酌減),洗凈去核,下午3時開始零食,晚10時吃完,晚飯禁食。次晨用檳榔2兩加水煎至1茶杯,1次服完,臥床休息。有大便感覺時盡量堅持一段時間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絳蟲。冬天應坐在溫水便桶上大便,避免蟲體遇冷收縮而不能完整排出。觀察40例均有效。
②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用20%山楂煎劑加糖矯味,每服200毫升(小兒酌減),每日3次,7~10天為一療程。治療24例,尷全部有效。又有用山楂2兩煎服,治輕型及中型菌痢30例,除3例無效外均治愈或好轉。或用生熱山楂片各1兩,加水500毫升煮開5分鐘,分2次服(小兒酌減),4~6天為一療程,亦有效果。
③用于降低血清膽甾醇
每日用山楂1兩,毛冬青2兩,分2次煎服。觀察20例,治前血清膽甾醇平均253.2毫克%,治后下降至207毫克%,平均每例下降46.2毫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非常顯著。20例中有11例血清膽甾醇降至200毫克%以下,平均每例下降62.9毫克%。認為山楂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因為毛冬青降低血清膽甾醇的效果,各地觀察結果頗不一致,目前尚難肯定;而本組病例中有4例曾單服山楂而未用毛冬青,亦取得效果,服藥前血清膽甾醇平均為259.7毫克%,服藥至第6周時復查,下降至214毫克%。
此外,將山楂的花和葉制成浸劑服用,有降低血壓的功效。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山楂
英文名
Hawthorn Fruit,fruit of chinese Hawthorn,fruit of Large chinese Hawthorn,fruit of Nippon Hawthorn,Fruit of Hupeh hawthon ,Fruit of Redhaw Hawthorn ,fruit of Yannan hawthorn
別名
朹、檕梅、朹子、鼠查、羊梂、赤爪實、棠梂子、赤棗子、山里紅果、酸棗、鼻涕團、柿樝子、山里果子、茅樝、猴樝、映山紅果、海紅、酸梅子、山梨、酸查、野山楂又名:小葉山楂、山果子。
出處
出自《本草衍義補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山里紅、山楂的成熟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var.major N.E.Br.2.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采收和儲藏:9-10月果實成熟后采收。
原形態
1.山里紅 落葉喬木,高達6m。枝刺長1-2cm,或無刺。單葉互生;葉柄長2-6cm;葉片闊卵形或三角卵形稀菱狀卵形,長6-12cm,寬5-8cm,有2-4對羽狀裂片,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有光澤,下面沿葉脈被短柔毛,邊緣有不規則重鋸齒。傘房花序,直徑約4-6cm;萼筒鐘狀,5齒裂;花冠白色,直徑約1.5cm,花瓣5,倒卵形或近圓形;雄蕊約20,花藥粉紅色;雌蕊1,子房下位,5室,花柱5。梨果近球形,直徑可達2.5cm,深紅色,有黃白色小斑點,萼片脫落很遲,先端留下一圓形深洼;小核3-5,向外的一面稍具棱,向內面側面平滑。花期5-6月。果期8-10月。
2.山楂 本種與山里紅極為相似,僅果形較小,直徑1.5cm;葉片亦較小,且分裂較深。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山楂生于海拔100-1500m的溪邊、山谷、林緣或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1.山里紅 分布于華北及山東、江蘇、安徽、河南等地。
2.分布于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浙江、江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耐寒抗風,平地山坡都能栽培。對土壤條件要求以沙性為最好,粘重土則生長較差。
栽培技術 用種子、分株、嫁接繁殖。種子繁殖:成熟的種子須經沙藏處理,挖50-100cm深溝,將種子以3-5倍濕沙混勻放入溝內至離溝沿10cm為止,再覆沙至地面,結凍前再蓋土至地面30-50cm,第2年6-7月將種子翻倒,秋季取出播種,也可第3年春播。條播行距20cm,開溝4cm深,寬3-5cm,每1m播種200-300粒,播后覆薄土,上再覆1cm厚沙,以防止土壤板結及水分蒸發,每1hm2播種量375-450kg。分株繁殖:挖出根蘗,栽于苗圃進行嫁接。根插法:春季將粗0.5-1cm的根切成12-14cm根段,扎成捆,用0.3×10-6-0.5×1010-6“九二O”浸后以濕沙培放6-7d,斜插于苗圃,灌水使根和土壤密接,15d左右可以萌芽,當年苗高達50-60cm時,可在8月初進行芽接。嫁接繁殖:春、夏、秋季均可進行,用種子繁殖的實生苗或分株苗均可作砧木,采用芽接或枝接,發芽接為主。
田間管理 播種苗高達10cm時間苗,移栽行株距為(50-60)cm×(10-15)cm。結合秋季耕翻施入有機肥,從開花至果實旺盛期可于葉面噴無機肥。定期整形剪枝、耕翻除草、刨去根蘗、培土等。
性狀
性狀鑒別 1.山里紅 果實近球形,直徑1-2.5cm。表面鮮紅色至紫紅色,有光澤,滿布灰白色的斑點,頂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果柄殘痕。商品常加工成縱切片或橫切片,厚2-8mm,多卷曲皺縮不平。果肉厚,深黃色至淺棕色,切面可見淡黃色種子3-5顆,有的已脫落。質堅硬。氣微清香,味酸微甜。以片大、皮紅、肉厚者為佳。
2.山楂 果實類球形,直徑1-1.5cm。表面深紅色,有小斑點,頂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細長果柄。質堅硬。氣微清香,味酸微澀。以個勻、色棕紅、肉質者為佳。
顯微鑒別 果實橫切面:1.山里紅外果皮細胞1列,類方形,外被角質層,胞腔含棕紅色色素,排列整齊;中果皮極厚,全為薄壁組織,外側(外果皮下)有1-2列含有棕色色素的薄壁細胞,其內側廣大中果皮薄壁組織中含多數淀粉粒、少數草酸鈣簇晶,并有縱橫的維管束散在;淀粉粒極小,類圓形或類三角形,直徑4-8μm,臍點多呈“一”字形,單粒或2-3個分粒組成的復粒;草酸鈣簇晶直徑20-28μm。
2.山楂 中果皮薄壁組織有多數石細胞散在,石細胞類圓形,少數呈不規則形,直徑60-100μm,壁厚薄不一,壁孔及孔溝明顯;并有草酸鈣簇晶散在,草酸鈣簇晶直徑12-20μm。(圖3)粉末特征:山里紅深棕色。①石細胞較多,成群或單個散在,近無毛或淡黃色;呈類圓形、長圓形、長條形、類三角形或不規則形,直徑18-173μm,長約至185μm,層紋明顯,孔溝較粗,有分叉,胞腔小,有的含橙黃色物。較小的石細胞有時排列成行,并與纖維相連。②草酸鈣方晶散在,或包埋于薄壁細胞的棕色物中,方晶直徑13-52μm,也有僅2-5μm的小方晶。③草酸鈣簇晶單個散在或存在于果肉細胞中,直徑27-41μm,棱角較鈍。④果肉薄壁細胞皺縮,細胞界限不清,胞腔內含棕色物,并有淀粉及草酸鈣結晶。⑤纖維成束,無色或淡黃色。纖維較長,直徑11-36μm,壁極厚,約至17μm,孔溝不明顯或較細密。⑥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類圓形或長圓形,直徑18-47μm,壁稍厚,胞腔內含棕色或橙紅色物。⑦淀粉粒單粒圓球形、類圓形或長圓形,有的一端稍尖突,直徑4-12μm,臍點隱約可見,呈點狀或裂縫狀;復粒常由2-4分粒組成。
化學成分
1.山里紅 果實含左旋表兒茶精(epicatechin),槲皮素(quercetin),金絲桃甙(hyperoside),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枸櫞酸(citric acid)及其單甲酯(citric acid symmetrical monomethyl ester),二甲酯(citric acid symmetrical dimethyl ester)和三甲酯(citric acid trimethyl ester),蔗糖(sucrose),黃烷聚合物(flavan polymers),還含熊果酸(ursolic acid)0.27%。
2.山楂 果實含左旋兒表茶精,槲皮素,金絲桃甙,綠原酸,枸櫞酸,枸櫞酸單甲酯,枸櫞酸二甲酯,枸櫞酸三甲酯,黃烷聚合物。果實100g中含花色素類(anthocyanin)11.28-16.04mg,酸類1.27%-2.46%,可溶性糖類9690-9910mg。
市售商品 “北山楂”(包括山楂和山里紅)。果實含黃酮約3%,另含熊果酸約0.5%,游離糖約20%。從中檢出草酸(oxalic acid),枸櫞酸,蘋果酸(malic acid),琥柏酸(succinic acid),經測定枸櫞酸含量約為5%。另報道,北山楂果實中含枸櫞酸1.88%-3.14%,琥珀酸1.04%-1.15%,乙酸(acetic acid)0.54%-0.61%維生素C0.03%-0.1%。果肉中脂肪酸有:亞油酸(linoleic acid)29.01%-38.23%,棕櫚酸(palmitic acid)18.10%-23.54%,硬脂酸(stearic acid)2.23%-3.74%,油酸(oleic acid)11.69%-22.13%,亞麻酸(linolenic acid)20.24%-30.69% 。
藥理作用
1.促進消化作用山值含有脂肪酶,能促進脂肪消化,并能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促進消化。對胃腸功能具有一定調節作用,對活動亢進的免十二指腸平滑肌呈抑制作用,面對松弛的大鼠胃平滑肌有輕度的增強收縮作用。山植酸提取液及水溶液對乙酰膽堿及Ba2引起免、鼠離體胃腸平滑肌收縮具有明顯抑制作用,而對大鼠弛張狀態下的胃平滑肌具有促收縮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1)對心臟的作用山植提取物使在體、離體蟾蜍心收縮力增強,且持續時間長。山植酸對疲勞衰弱的蟾蜍心臟停博有恢復跳動的作用。山楂內所含的三萜酸能改善冠脈循環而使冠狀動脈性衰竭得以代償,達到強心作用。山植制劑對豚鼠的心臟能引起顯著持久的擴張冠脈作用,并增強心博能力。北山植提取物4g/kg給豚鼠靜脈注射連續6d,對異丙腎上腺素造成的心肌損傷有一定保護作用。山楂可增加冠脈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對心肌缺血、缺氧有保護作用。山植浸膏以及總黃酮甙給犬靜脈注射,冠脈血流量可增加37.5%,心肌耗氧量開始稍有增加,但隨后逐漸減少。山植黃酮對免實驗性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能縮小心肌梗死的范圍,減輕S-T段改變。山植流浸膏對動物垂體后葉素、異丙腎上豚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保護作用。給狗喂飼山植(含原矢菊甙元低聚物)以后,其左心室血流量增加可達數小時之久,最大增加量可達平時血流量的70%,給貓靜脈注射原矢菊甙元低聚物,也可使其心臟血流量呈劑量依賴性地增加,并使動脈血壓略有下降。山楂浸膏對垂體后葉索引起的心律不齊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萜烯酸類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提高心肌對強心甙作用的敏感性,增加心排出量,減弱心肌應激性和傳導性,具有抗心室顫動、心房顫動和陣發性心律失常等作用。
(2)降壓作用 實驗證明,山植有較持久的降壓作用。山楂乙醇浸出物靜脈給藥,能使麻醉兔血壓緩慢下降,持續3h。山楂總黃酮 10mg/kg靜注能使貓血壓下降 40%,維持5-10min,其總提取物對兔、貓亦有較為明顯的中樞降壓作用。北山楂黃酮、三萜及水解物靜注、腹腔注射、十二指腸給藥,對麻醉貓的血壓均顯示不同程度的降壓效應。山植水解物 20mg/kg腹腔注射,5-25mg/kg靜注,血壓下降率分別為26%、32.5%-44.5%;山楂黃酮25mg/kg、50mg/kg腹腔注射,12.5mg/kg、25mg/ kg靜注,十二指腸給藥100mg/kg、150mg/kg,降壓率分別為45.3%、66.6%、52%、30%、38.1% 、39.2%,維持時間分別為 240min、130min、100min、81min、540min、540min。山楂三萜酸在20-40mg/kg范圍以25mg/kg靜注降壓作用最強,再加大劑量其降壓效應亦不相應增加。山楂黃酮、三萜酸水解物以同等劑量(25mg/kg)靜注比較,以三萜酸降壓效應最明顯;但產生顯著降壓作用之劑量以黃酮為最低。
3.降脂作用 山植提取物和醇浸膏0.5mg/kg口服能使動脈粥樣硬化兔血中卵磷脂比例提高,膽固醇和脂質在器官上的沉積降低。南山楂粉口服有降低實驗性高脂血癥兔的血清總膽固醇和β脂蛋白的作用,血清β脂蛋白的降低值亦類似。15%、30%的山楂浸膏對乳幼大白鼠有降脂作用,其中以30%的山楂浸膏為顯著。豚鼠服用山楂水煎劑后,對膽固醇含成酶活力有抑制作用,可使其肝細胞微粒體及小腸粘膜的羥甲基戊二酰鋪酶A還原酶活力分別下降70%和67%左右。山里紅水浸膏能顯著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其作用顯著大于泛硫乙胺,并能明顯增加血清中HDL-C、HDL2-C、HDL3-C濃度,其作用可能是通過提高血清中HDL及其亞組分濃度,增加膽固醇的排泄而實現的。
4.抗氧化作用 山楂水提取液有清除O/2自由基、抑制小鼠肝臟脂質過氧化反應,減低經O/2誘導的透明質酸解聚作用。
5.對免疫功能的作用 山楂的水煎醇沉制成的注射液皮下注射給藥連續9d,可使家兔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血凝抗體滴度、心血T淋巴細胞E玫瑰花環形成率及T淋巴細胞轉化率均顯著增強,提示有免疫增強作用。
6.抗菌作用 山楂對志賀痢疾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宋內痢疾桿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等也有抗菌作用;一般對革蘭陽性細菌作用強于革蘭陰性細菌。
7.防癌作用 在胃液的PH條件下,山楂提取液能夠消除合成亞硝胺的前體物質,即能阻斷合成亞硝胺。山楂提取液對大鼠和小鼠體內合成甲基芐基亞硝膠誘癌有顯著的阻斷作用。而山楂的丙酮提取液經對致癌劑黃曲霉素B1誘導TA98移碼型、TA100堿基置換突變株回復突變抑制作用實驗表明:山楂對黃曲霉素BI的致突變作用有顯著抑制效果。說明山楂可能對預防肝癌有意義。
8.其他作用 山楂2.5g/kg腹腔注射能顯著延長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持續時間。山植有收縮子宮、促進子宮復原、止痛作用。
9.毒性 山楂的聚合黃烷類成分小鼠腹腔和皮下注射的LD5O外分別為130mg/kg、300mg/kg;10%的山楂浸膏給雄性大鼠及小鼠口服,不久出現鎮靜作用,30min后死于呼吸衰竭,小鼠的 LD50為18.5ml/kg,大鼠的LD50為33.8ml/kg;10%的山楂總皂甙亦不會引起兔的溶血作用。
毒性
急性毒性試驗:100%山楂注射液(水提醇沉品),對小鼠iv的LD50為1.042ml/kg。
鑒別
(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振搖混合2min,濾過。濾液蒸干,殘留物加冰醋酸1ml,溶解,再加硫酸1-2滴,溶液紫紅色,漸在紫色。(檢查甙類)(2)取山楂浸膏5g置圓底燒瓶中,加95%乙醇40ml回流3次,每次30min,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近干,加10ml蒸餾水溶解后,每次以5ml正丁醇提取至無黃酮反應,減壓回收正丁醇至近干,加適量30%乙醇溶解,濾過,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30%乙醇至刻度,搖勻。取乙醇液滴于濾紙上,滴加1%三氯化鋁乙醇溶液,干后置紫外燈光(365nm)下觀察,可見黃或黃綠色熒光斑點。(檢查黃酮類)(3)取(2)項下乙醇液滴于濾紙上,置氨蒸氣上熏30s,立即置紫外光燈下觀察,可見極明顯的黃或黃綠色熒光斑點。
(4)取(2)項下乙醇液1ml置試管中加入鹽酸數滴,再加入鎂粉適量,水浴上加熱,顯桃紅色泡沫反應。(檢查黃鈾類)
炮制
山楂:揀凈雜質,篩去核。炒山楂: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外面呈淡黃色,取出,放涼。焦山楂: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內部黃褐色為度,噴淋清水,取出,曬干。山楂炭: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色,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曬干。《綱目》:九月霜后取山楂實帶熟者,去核,曝干。或蒸熟去皮核,搗作餅子,日干用。
性味
酸甘;微溫;無毒
歸經
脾;胃;肝;肺經
功效主治
消食積;化滯瘀。主飲食積滯,脘腹脹痛,泄瀉痢疾,血瘀痛經,閉經,產后腹痛;惡露不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禁忌
脾胃虛弱者慎服。1.《綱目》:生食多,令人嘈煩易饑,損齒,齒齲人尤不宜。2.《本草經疏》: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藥同施,亦不宜過用。3.《得配本草》:氣虛便搪,脾虛不食,二者禁用。服人參者忌之。4.《隨息居飲食譜》:多食耗氣,損齒,易饑,空腹及羸弱人或虛病后忌之。
復方
保和丸《丹溪心法》:食積、腹痛、痞滿;健脾丸《證治準繩:》脾胃虛弱;疝氣方《丹溪心法》:寒疝腹痛;通瘀煎《景岳全書》:血瘀經閉
各家論述
1.山楂,大能克化飲食。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發之氣也。
2.《本草經疏》:山楂,《本經》云味酸氣冷,然觀其能消食積,行瘀血,則氣非冷矣。有積滯則成下痢,產后惡露不盡,蓄于太陰部分則為兒枕痛。山楂能入脾胃消積滯,散宿血,故治水痢及產婦腹中塊痛也。大抵其功長于化飲食,健脾胃,行結氣,消瘀血,故小兒產婦宜多食之。《本經》誤為冷,故有洗瘡癢之用。
3.《本草通玄》:山楂,味中和,消油垢之積,故幼科用之最宜。若傷寒為重癥,仲景于宿滯不化者,但用大、小承氣,一百一十三方中并不用山楂,以其性緩不可為肩弘任大之品。核有功力,不可去也。
4.《本草求真》:山楂,所謂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積,用此酸咸之味,以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氣破而泄化,謂之為健,止屬消導之健矣。至于兒枕作痛,力能以止;痘瘡不起,力能以發;猶見通瘀運化之速。有大小二種,小者入藥,去皮核,搗作餅子,日干用。出北地,大者良。
5.《綱目》:赤爪、棠梂、山楂,一物也。古方罕用,故《唐本草》雖有赤爪,后人不知即此也。自丹溪朱氏始著山楂之功,而后遂為要藥。其類有二種,皆生山中:一種小者,山人呼為棠梂子、茅楂、猴楂,可入藥用。樹高數尺,葉有五尖,椏間有刺。三月開五出小白花,實有赤、黃二色,肥者如小林檎,小者如指頭,九月乃熟。其核狀如牽牛子,黑色,甚堅;一種大者,山人呼為羊朹子。樹高丈余,花葉皆同,但實稍大而黃綠,皮澀肉虛為異爾。初甚酸澀,經霜乃可食,功應相同而采藥者不收。按《物類相感志》言,煮老雞硬肉,入山楂數顆即易爛,則其消肉積之功,蓋可推矣。......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
6.《醫學衷中參西錄》:山楂,若以甘藥佐之,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郁氣而不傷正氣,其性尤和平也。
7.陶弘景:煮汁洗漆瘡。8.《唐本草》:汁服主利,洗頭及身上瘡癢。9.《本草圖經》:治痢疾及腰疼。10.《履巉巖本草》:能消食。11.《日用本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12.《滇南本草》:消肉積滯,下氣;治吞酸,積塊。13.《本草蒙筌》:行結氣,療癥疝。14.寧原《食鑒本草》:化血塊,氣塊,活血。15.《本草再新》:治脾虛濕熱,消食磨積,利大小便。16.《本草撮要》:凍瘡涂之。
摘錄
《中華本草》
《全國中草藥匯編》:山楂
別名
紅果子、棠棣子
來源
為薔薇科山楂屬植物山里紅Crataeguspinnatifida Bunge var.major N.E.Brown、山楂C.pinnatifida Bunge及野山楂C.cuneata Sieb.etzucc 的果實,其根和葉也入藥。定植后3~4年結果,10月采摘,切片曬干或縱切兩瓣曬干。春、秋采根,夏、秋采葉,曬干。
原形態
1.山里紅(大山楂、北山楂、山果子)落葉小喬木,高約6米,分枝多,無刺或有少數短刺,無毛。單葉互生,有長柄,長2~6厘米;托葉鐮形,較大,邊緣有齒;葉片廣卵形或棱狀卵形,長6~12厘米,寬5~8厘米,有5~9羽裂,僅下面1對裂片較深,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常稍偏斜,邊緣有不規則重鋸齒,上面有光澤,下面脈上有短柔毛。初夏枝端或上部葉液抽出傘房花序,有花10~12朵;花梗被短柔毛;花萼5齒裂;花冠白色或稍帶紅暈,花瓣5,寬倒卵形;雄蕊20個,梨果球形,直徑可達2.5厘米,深亮紅色,有黃白色小斑色,萼片脫落很遲,先端留一深洼,小核3~5。
生于山坡砂地,河邊雜林,北方常有栽培。在東北、華北、西北和山東、江蘇、河南等地時有所見。
2.山楂(酸梅子)與上種相似,只是葉片較小,長5~10厘米,寬4~7.5,3~5羽狀深裂,羽裂較上種為深,裂片卵狀披針形。果實較上種為小,直徑1~1.5厘米,深紅色。
生于山坡林緣、河岸灌叢。北方常見栽培。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江蘇、河南等地。
3.野山楂(南山楂、猴楂、藥山楂)落葉灌木,高達1.5米,具尖細的直刺,長達8毫米。葉先端通常3淺裂。果實較小,直徑1~1.2厘米,常具有宿存的反折萼片。
生于山谷陽坡、原野灌叢。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和云南等省區。
栽培
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山坡、崗地都可栽種。種子及根孽(即根部所發出的新枝條)繁殖。種子繁殖,北方于10月下月將1份種子混以3倍濕沙,落天埋藏,翌春取出播種,條播,行距5~6寸。出苗后,要及時松土、除草、施肥、灌溉。苗高2寸左右,疏去密苗,保持株距2~3寸。第二年春進行嫁接,砧木用山里紅,一直徑3寸左右為宜(山里紅的育苗方法與山楂同)。春接于當年秋季栽植。
化學成分
山楂果實含山楂酸(crataegic acid,C30H48O4)、酒石酸、枸櫞酸、黃酮類、內酯、甙類、解酯酶及糖類。野山楂果實含山楂酸、槲皮素、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枸櫞酸、蘋果酸、維生素C、核黃素、鞣質、果糖、胡蘿卜素及鈣、磷、鐵等。種仁含蛋白質、脂肪、腈甙等。葉含綠原酸、槲皮素、山楂酸、熊果醇(uvaol,C30H50O2)
藥理作用
1.口服山楂能增加胃中酶類分泌,促進消化,所含解酯酶亦能促進脂肪類食物的消化。
2.經動物試驗證明,山楂可使血管擴張,冠狀動脈血流增加,血壓下降。
3.山楂久服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4.山楂酸有強心作用,花、葉制劑亦有強心、降壓作用。
5.仰菌;山楂在體外對痢疾桿菌有較強的仰制作用;焦山楂對痢疾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仰制作用。
6.山楂對子宮有收縮作用。
炮制
炒山楂 將揀凈的山楂片放鍋內,炒至淺棕黃色,取出晾涼。
性味
甘、酸,溫。
功效主治
消食華滯,散瘀止痛。果 肉食積滯,消化不良,小兒疳積,細菌性痢疾,腸炎,產后腹痛,高血壓病,絳蟲病,凍瘡。葉煎水當茶飲,可降血壓。根治風濕關節痛,痢疾,水腫。
用法用量
果3~5錢,根1~2兩。葉適量。
復方
1.傷食腹脹,消化不良;炒山楂、炒麥芽、炒萊菔子、陳皮各3錢,水煎服。
2.細菌性痢疾;山楂、紅糖各1兩,紅茶3錢,水煎服。
3.血脂過高癥;山楂根、茶樹根、薺萊花、玉米須各1兩。水煎服,每天1劑。
4.絳蟲病;鮮山楂2近(干果半斤),小兒酌減,洗凈去核,下午3時開始當水果吃,晚10時吃完,不吃晚飯。次晨用檳榔2兩煎至1小茶杯,一次服完,臥床休息。要大便時,盡量堅持一段時間在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絳蟲。冬天應排大便于溫水內,避免蟲體遇冷收縮而不能完整排出。
備注
同屬植物中下列4種果實,也作野山楂入藥。
1.甘肅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 Wils.的果實也做出楂入藥。本種的特點為枝刺多,錐形,長達1.5厘米,葉片寬卵形,長4~6厘米,有5~7對淺裂片,基部截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尖銳重鋸齒,傘房花序有花8~18朵,總花梗和花梗均無毛;花冠白色。小核2~3粒,內面兩側有凹痕。生于山坡陰處、雜木林中。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四川和貴州等省區。
2.遼寧山楂 Crataegus sanguinea Pall.的果實也做山楂入藥。刺短粗,長約1厘米或無刺。葉片寬卵形或棱狀卵形,長5~6厘米,喲偶3~5對淺裂片,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有較鈍的重鋸齒,兩面散生短柔毛。果實徑約1厘米,小核3粒,稀5粒,兩側有凹痕。生于山地雜林。分布于東北和內蒙古、新疆等地。
3.湖北山楂Crataegus hupehensis Sarg.河南、陜西、江蘇、湖北、江西等省有其果實為山楂。
4.山林果Crataegus scabrifolia(Franch.)Rehd.廣東、云南等地有以其果實為山楂。
此外,四川等地誤作山楂用的有滇地海棠Malusyunnanensis schneid.揪子Mprunifolia(Willd.)Bo-rkh.花紅M.asiatica Nakai.及栘(木衣)Docynia delavayi(Franch.)Schneid.等。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