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山桐子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山桐子

別名

毛桐臭樟木、大馬桑葉

來源

大戟科山桐子Mallotus nepalensis Muell.-Arg.,以根、皮入藥。

生境分部

貴州。

性味

辛,平。

功效主治

生新解毒。主治骨折,狂犬咬傷,骨結核。

用法用量

根1兩。皮0.5~1兩,煮糯米粥吃。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山桐子

別名

毛桐、臭樟木、大馬桑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尼泊爾野桐的根或樹皮。秋季采收。

原形態

落葉小喬木,高約5米。樹皮平滑,嫩枝有黃色毛。葉互生,多叢集于枝端;葉柄長8~14厘米,具黃色毛,嫩葉帶紅色;葉片闊卵形,長12~18厘米,寬13~16厘米,先端尾狀突尖,基部圓形或截形,有腺體1對,邊緣微波狀,下面散生黃色腺點。總狀花序頂生。蒴果橢圓形,具黃色毛;種子黑色,半圓形。

生境分部

生于雜木林中。

性味

性平,味辛。

功效主治

根:治骨折、骨結核,二至三兩搗爛敷。樹皮:治狂犬咬傷,一至二兩煮糯米粥吃。

摘錄

《中藥大辭典》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