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山木通
別名
沖倒山、千金拔、天仙菊(《江西草藥》),蓑衣藤,萬年藤(《湖南藥材》),大葉光板力剛(《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大木通(《貴州藥植目錄》)。
出處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原形態
半常綠攀緣灌木。高4~13米。莖紅褐色,有條紋,無毛,有時稀生短毛。3出復葉,間有單葉,對生;葉柄旋卷;小葉披針形、寬卵形或卵狀長方形,長5~12厘米,寬2~4.5(~7)厘米,基部心形或圓形,先端尖或長尖。全緣,革質。單花或3花,有時5花成總狀花序,腋生;苞片線形,長尖或先端具3齒,有短直毛;花梗長5~12厘米,小苞片2,線形,有毛;花柄中間有時有微小苞片;花白色,直徑3~5厘米,花被4,有時較多,披針形,下面沿邊有密絨毛,雄蕊多數,花絲扁;雌蕊甚密,子房及花柱均有長直毛。瘦果紡錘形而扁,長5毫米,有黃色直毛,柱頭宿存,有羽狀毛。
生境分部
分布我國長江流域及浙江、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地。
性味
《江西草藥》:"苦,溫。"
功效主治
祛風利濕,活血解毒。治風濕關節腫痛,腸胃炎,瘧疾,乳癰,牙疳,目生星翳。
①《植物名實圖考》:"莖:通竅,利水。"
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葉:治關節腫痛,搗爛敷貼,作發泡劑;根:治目生星翳,搗爛,布包塞鼻中。"
③《江西草藥》:"活血止痛,祛風通絡。治風濕性關節痛,胃腸炎,瘧疾,走馬牙疳,角膜潰瘍,乳癰,痔核腫痛,腸風下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根1~3錢;葉0.5~1兩;或研末。外用:搗敷或塞鼻。
復方
①治風濕性腰痛:山木通根五錢。研末,豬腰子一對,剖開刮去白膜,藥末放豬腰子內,萊葉包裹,煨熟服。忌鹽。
②治走馬牙疳:山木通鮮根適量。搗爛,捏成蠶豆大,敷前額中央部,每日一次。
③治跌打損傷:山木通莖葉(鮮)二兩,茜草根五錢。水酒煎服,每日一劑。
④治各種骨梗喉:山木通根、砂糖、白酒各一兩。水煎服。(選方出《江西草藥》)
備注
本植物的根,在廣西、江西等地作威靈仙使用。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山木通
英文名
Stem of Finet Clematis
別名
出處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山木通的根、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matis finetiana Lévl.et Vant.[C.pavoliniana Pamp.]
采收和儲藏: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山木通,木質藤本,長達4m,無毛。葉對生,三出復葉;葉柄長5-6cm;小葉片薄革質,卵狀披針形、狹卵形或披針形,長3-13cm,寬1.5-5.5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全緣,兩面無毛,脈在兩面隆起,網脈明顯。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有1-7朵花,在葉腋分枝處常有多數三角形宿存芽鱗,長5-8mm;苞片小,鉆形,有時下部苞片為三角狀披針形,頂端3裂;花兩性,花梗長2.5-5cm,萼片4,開展,狹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1.8cm,白色,外面邊緣密生短絨毛;花瓣無;雄蕊多數,長約1cm,無毛,花藥狹長圓形,藥隔明顯;心皮多數,被柔毛。瘦果狹卵形,稍彎,長約5mm,有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狀,長達3cm。花期4-6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疏林溪邊或路旁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
性狀
性狀鑒別 藤莖圓柱形,紅褐色,有縱條紋,稀生短毛或無毛。葉對生;三出復葉,基部有時為單葉;葉柄旋卷;小葉片卵狀披針形、狹卵形或卵形,長3-9cm,寬1.5-3.5cm,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圓形、淺心形或斜腎形,全緣,無毛。稍革質,易碎。氣微,味苦。
性味
辛;苦;性溫
歸經
歸肝、膀胱經
功效主治
祛風活血;利尿通淋。主關節腫痛;跌打損傷;小便不利;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可用至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發泡。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莖:通竅,利水。2.《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葉:治關節腫痛,搗爛敷貼,作發泡劑;根:治目生星翳,搗爛,布包塞鼻中。3.《江西草藥》:活血止痛,祛風通絡。治風濕性關節痛,胃腸炎,瘧疾,走馬牙疳,角膜潰瘍,乳癰,痔核腫痛,腸風下血。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