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山小橘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山小

別名

橘、野沙柑、餅木[廣東]

來源

蕓香山小橘屬植物山小橘Glycosmis citrifolia (Willd.)Lindl.,以根、葉和果實入藥。夏季采葉,鮮用或陰干。根全年可挖,洗凈切片,曬干或陰干。深秋摘果,用開水燙過再曬干。

原形態

直立灌木,高約4米。幼枝及芽被銹色毛。葉互生,有柄;單葉及羽狀復葉雜見,小葉3,少為2,對生或互生,小葉片窄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3~6厘米,先端鈍或急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有透明腺點。夏、秋開白色小花,組成腋生小形密花圓錐花序,花序軸薄被銹色小毛,花近無梗,花5數,萼極小,長不及1毫米,花瓣卵狀矩圓形,長約3毫米,雄蕊10個,花盤肥厚。小漿果肉質,近球形,常略偏斜,直徑約7毫米,淡紅色或較深,略通明。

生境分部

生于山坡、灌叢、丘陵及村邊。分布于廣西、廣東等省區。

性味

辛、甘,平。

功效主治

祛痰止咳,理氣消積,散瘀消腫。用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積腹痛,疝痛;外用治跌打淤血腫痛。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

備注

同屬植物酒餅葉Glycosmis pentaphylla的花蕾和嫩葉含山小橘甙(glycosmin,C22H26O10),水解生成水楊醇(salicylalcohol),3,4-二甲氧基苯甲酸及一分子葡萄糖。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山小橘

別名

野沙柑、飯湯木、酒餅木(《廣西藥植名錄》),山油甘、山橘(《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出處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來源

為蕓香科植物山小橘的根及葉。全年可采。洗凈曬干。

原形態

灌木,高3米左右。嫩枝和芽常被褐銹色絨毛。葉有單葉和羽狀復葉兩種,單葉生于短柄上,羽狀復葉具2~3片小葉;小葉長圓形,長6~18厘米,寬2.5~5厘米,有透明油點,全緣。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軸被褐銹色短柔毛;花白色或淡黃色;萼5,長不及1毫米;花瓣5,長約3毫米;雄蕊10,等長,著生于花盤周圍;子房有腺狀小窩點。漿果球形,徑約1厘米,熟時橙紅色,半透明。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

生于低丘陵的灌叢或疏林中。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化學成分

根含黃酮甙、氨基酸。

性味

①《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根:辛,溫;葉:微甘,溫。"

②《廣西中草藥》:"微辛苦,平。"

功效主治

祛風解表,化痰,消積,散瘀。治感冒咳嗽,食積腹痛,疝氣痛。跌打瘀腫,凍瘡。

①《廣西藥植名錄》:"消腫,止血,散血,行氣,消積。"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祛風發表,行氣止咳。治感冒咳嗽,小腸疝氣痛,凍瘡。"

③《廣西中草藥》:"祛痰,散瘀,消積。治食積腹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8錢。外用:煎水洗;鮮葉搗敷。

注意

《廣西中草藥》:"孕婦忌服。"

復方

治跌打腫痛:山小橘鮮葉,搗爛酒調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山小橘

英文名

Root of Citrusleaf Glycosmis

別名

野沙柑、飯湯木、酒餅木、山油甘、山橘。

出處

出自《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山小橘的根和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ycosmis citrifolia (Willd.)Lindl.[Limonia citrifolia Willd.;G.parviflora (Sims)Little]

采收和儲藏:根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葉鮮用。

原形態

山小橘 灌木或小喬木,高約3m。嫩枝常被褐銹色絨毛且呈壓扁狀。葉互生,有單葉和羽狀復葉兩種;單葉生于短柄上;奇數現狀復葉具小葉3-5;小葉柄長1-4mm;小葉片紙質,長圓形,長6-18cm,寬2.5-5cm,先端漸尖或急尖而鈍頭,基部狹楔形,緣或為不規則的微波狀,兩面無毛,上面綠色,下面較淡,具透明腺點,干后兩面蒼暗。圓錐花序胞生,稀頂生,長2-6cm,花序軸初時被褐色短柔毛;萼5裂,廣卵形,外被毛;花瓣5,白色或淡黃色,橢圓形,長約3-4mm,光滑;雄蕊10,等長,藥隔無腺體,但在先端為延長的凸尖;于房上位,扁圓形,花柱短,有細小腺點。漿果近球形,直徑1-1.5cm,淡紅色或朱紅色,熟時半透明,味甜可食。花期6-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低丘陵的灌叢或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葉片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后呈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4cm,寬3-6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灰綠色,微有光澤,下面淺黃綠色。葉脈稍隆起,兩面有透明腺點;葉柄短。氣微香,味苦、辛。

化學成分

根和莖皮含山小橘堿(Glycofoline)。

性味

苦;平

歸經

肺;胃;肝經

功效主治

祛風解表;化痰止咳;理氣消積;散瘀消腫。主感冒咳嗽;食滯納呆;食積腹痛;疝氣痛;跌打腫痛食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葉搗敷。

注意

《廣西中草藥》:孕婦忌服。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消腫,止血,散血,行氣,消積。2.《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祛風發表,行氣止咳。治感冒咳嗽,小腸疝氣痛,凍瘡。3.《廣西中草藥》:祛痰,散瘀,消積。治食積腹痛,跌打腫痛。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