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實葫蘆
來源
葫蘆科栝樓屬植物喜馬拉雅瓜蔞Trichosanthes himalensis C. B. Clarke,以根入藥。秋冬葉枯萎時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
辛、微苦,平。
功效主治
祛瘀,解毒。用于跌打損傷,瘡癤腫毒,睪丸炎。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實葫蘆
別名
佛頂珠
出處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喜馬拉雅栝樓的根。秋、冬季采,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
多年生草質藤本,長數米。塊根粗大,富含淀粉。莖有棱線。葉形變化甚大,掌狀3~5深裂,長7~15厘米,寬4~13厘米,基部闊心形,裂片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被柔毛;葉柄長2.5~5厘米,被毛。卷須2~3裂,與葉對生。花單性,雌雄異株;花瓣6,白色;苞片披針形,有齒缺;萼管長4~5厘米,極狹,外面稍被毛。果長柱形,兩端漸狹而尖,長7~10厘米,寬2.5~4厘米,熟后橙紅色。種子多數,長6~8毫米,兩側有小耳,棕色。
生境分部
生于荒地的灌木叢中。分布云南、貴州、廣東等地。
性味
辛微苦,平。
功效主治
祛瘀,消炎,解毒。治跌打損傷,骨折,腎囊發炎腫大。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實葫蘆
英文名
Root of Himalayan Snakegourd
別名
佛頂珠、野王瓜。
出處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全緣木求魚栝樓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chosanthes ouigera Bl.[T.hi-malensis C.B.Clarke]
采收和儲藏:秋后果熟時采收,曬干。
原形態
多年生草質藤本,長數米。塊根粗大,富含具縱棱和槽,被短柔毛。葉柄長4-12cm,具縱條紋,密被短柔毛。葉片紙質,卵狀心形至近圓心形,長7-19cm,寬7-8cm,不分裂片紙質,卵狀心形至近圓心形,長7-19cm,寬7-8cm,不分裂或具3齒裂或3-5中裂至深裂,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具齒,分裂之中間裂片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0-13cm,寬4-7cm,側裂片較小,兩側不相等,上面綠色,被短柔毛或疏短硬毛,背面淡綠色,密被短茸毛;卷須2-3歧,被短柔毛。花雌雄異株;雄花組成部狀花序,或有單花與之并生,總花梗長10-26cm,具縱條紋,密被短柔毛;小苞片披針或倒披針形,邊緣具三角齒;萼筒狹長,先端擴大,長約5mm,基部寬2mm,頂端寬4-7mm,被柔毛;花冠折色,裂片狹長圓形,長約15mm,寬約3mm,具長10-15mm的絲狀流蘇,雄蕊3,花絲短,雌藥單生,花梗長1-3.5cm,具縱條紋,密被短柔毛;萼筒圓柱形,長2-5cm,徑2-3mm,被子短柔毛或無毛,萼齒及花冠同雄花;子房長卵形,長1-1.5cm,徑3-5mm,被短柔毛。果實卵圓形或幼錘狀橢圓形,長5-7cm,徑2.5-4cm,幼時綠色,具條紋,成熟時為橘紅色,平滑無毛,具喙。種子輪廓三角形,長7-9mm,寬7-8mm,淡黃褐色或深褐色,3室,兩側室小,中央環帶寬而隆起。花期5-9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700-2500m的山谷叢林、山坡疏林或灌叢中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地。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
功效主治
止咳;化痰;潤腸;散結。主肺熱咳嗽;便秘;乳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