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絲瓜根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的根。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性味
甘,平。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用于鼻炎,副鼻竇炎。
用法用量
0.5~1兩。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絲瓜根
出處
《滇南本草》
來源
為葫蘆種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根,夏、秋采挖。洗凈,鮮用或干用。
原形態
詳"絲瓜"條。
性味
甘,平。
①《嶺南采藥錄》:"味甘,性寒。"
②《重慶草藥》:"味甘微苦,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
活血,通絡,消腫。治偏頭痛,腰痛,乳腺炎,喉風腫痛,腸風下血,痔漏。
①《分類草藥性》:"治腦漏,痔瘡,蛇傷。"
②《重慶草藥》:"通經絡,行血,消腫脹,下乳。治乳房腫痛,腰背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鮮者1~2兩);或燒存性研未。外用:煎水洗或搗汁涂。
復方
①治偏頭痛:鮮絲瓜根三兩,鴨蛋二個,水煮服。(江西《草藥手冊》)
②治腰痛不止:絲瓜根燒存性,為末。每溫酒服二錢。(《衛生雜興》)
③治喉風腫痛:絲瓜根,以瓦瓶盛水浸飲之。(《海上名方》)
④治乳腺炎:絲瓜根,黃花根、三葉木通根,水煎配酒服。(江西《草藥手冊》)
⑤治腸風下血,痔漏脫肛:絲瓜根經霜者陰干。每服三錢,用真菜油一點,入罐底,水煎服。(《滇南本草》)
⑥治諸瘡久潰:絲瓜老根。熬水掃之。(《包會應驗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絲瓜根
英文名
Root of Luffa
出處
出自《滇南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和植物絲瓜或奧絲瓜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uffa cylindrica (L.) Roem. Luffa acutangula (L.)Roxb.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粗糙,有棱溝,有微柔毛。莖須粗壯,通常2-4枝。葉互生;葉柄粗糙,長10-12cm,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長寬均為10-12cm,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中間較長,長8-12cm,洗端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綠色,有疣點,下面淺綠以,有短柔毛,脈掌狀,具白色長柔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總狀花序的頂端,花序梗粗壯,長12-14cm,花梗長2cm;花萼筒鐘形,被短柔毛;花冠黃色,幅狀,開后直徑5-9cm,裂片5,長圓形,長0.8-1.3cm,寬0.4-0.7cm,里面被黃白色長柔毛,外面具3-5條突起的脈,雄蕊5,稀3,花絲6-8mm,花初開放時稍靠合,最后完全分離;雌花單生,花梗長2-10cm;花被與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長圓柱狀,有柔毛,柱頭3,膨大。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長15-30cm,直徑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成熟時肉質,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網狀纖維,由先端蓋裂。種子多數,黑色,卵形,扁,平滑,邊毋狹翼狀。花、果期夏秋季。
化學成分
絲瓜根含瀉根醇酸(bryonolic acid)[1]
藥理作用
絲瓜根中所含的瀉根醇酸給小鼠腹腔注射可抑制其I型變態反應(即被動超敏反應,先在小鼠兩耳局部注射卵蛋白抗血清,48h后,靜注抗原卵蛋白和Evans藍深液,30min后測定藍染料滲入耳朵的量)。其ID50為376mg/kg。瀉根醇 酸的合成衍生物瀉根醇酸-3-琥珀酸二鉀鹽(bryonolic acid 3-succinate-2K,BASK)作用更強,ID50為55.2mg/kg[1]。大鼠腹腔注射瀉根醇酸也可劑量依賴性抑制I型變態反應[2]。
BASK對Ⅲ型變態反應也有明明顯抑制作用。雄小鼠靜注綿羊紅細胞(SRBC)反應,在此前30min口服試驗藥物,觀察抑制右爪水腫的程度(左右爪比較),大服BASK300mg/kg,抑制率35%;600mg/kg,抑制率62.4%[1]。
BASK 對Ⅳ型變態反應也有明顯抑制作用。上鼠右耳外用2,4,6-三硝基氯苯(picryl chloride),7g后再用三硝基氯苯涂左耳,3h后口服驗藥物,24h后測耳厚度,口服BASK75mg/kg,抑制率34%;口服300mg/kg,抑制率53.0%[1]。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
功效主治
活血通絡;清熱解毒。主偏頭痛;腰痛;痹證;乳腺炎;鼻炎;鼻竇炎;喉風腫痛;腸風下血;痔漏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鮮品30-60g;或燒存性研末。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汁涂。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腦漏,痔瘡,蛇傷。
2.《重慶草藥》:通經絡,行血,消腫脹,下乳。治乳房腫痛,腰背脹痛。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