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禿瘡花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禿瘡花

別名

禿子花、勒馬回[陜西]

來源

罌粟科禿瘡花屬植物禿瘡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 (Maxim.)Fedde,以全草入藥。春夏采集,曬干。

性味

苦、澀,涼。有毒。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用于扁桃體炎,牙痛,淋巴結結核;外用治頭癬,體癬。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煎水洗或鮮品搗爛敷患處。鮮草搗爛,投入污水中,可殺孑孓滅蚊。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禿瘡花

別名

禿子花(《陜西中草藥》)。

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罌粟科植物禿瘡花的帶根全草。春、夏兩季均可采挖帶根全草,陰干或鮮用。

原形態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全體含淡黃色液汁。根圓柱形。莖叢生,被長毛。基生葉蔟生,長達18厘米;葉片輪廓倒披針形,長達12.5厘米,寬達5厘米,下面有白粉,羽狀全裂或深裂,2回裂片疏生小牙齒;莖生葉小,無柄,羽狀全裂。花橙黃色,直徑約3厘米,呈聚傘花序式排列,花柄無苞片;萼片2,卵形;花辯4:雄蕊多數;胚珠多數。蒴果長圓柱形,長約5~8厘米,成熟時山頂向基部裂為2瓣。

生境分部

生于丘陵、山坡、路邊或墻上,分布陜西、河南、山西、甘肅等地。

性味

《陜西中草藥》:"味苦澀,性涼。"

功效主治

《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治扁桃體炎,牙痛,咽喉痛,淋巴結核,禿瘡,瘡癤疥癬,癰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復方

①治牙痛;咽喉痛:禿瘡花四錢,水煎,加白糖適量服。(《陜西中草藥》)

②治睪丸癬,婦女陰戶腫:禿瘡花、蒲公英艾葉、全蔥各適量,煎水洗。(《陜西中草藥》)

②治老瘡,禿瘡:禿瘡花、白楊樹花等分,煎成膏藥,敷貼瘡部。(《陜西草藥》)

④治禿瘡,頑癬:鮮禿瘡花搗成泥狀,敷貼患部。(《陜西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禿瘡花

英文名

Herb of Slenderstalk Dicranostigma

別名

禿子花、勒馬回、兔子花。

出處

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禿瘡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cranostigma leptopodum(Maxim.)Fedde[Chelidonium franchetianum Prain; Docrampstoga franchetianum(Pranin)Fedde]

采收和儲藏:春季開花期采挖,陰干或鮮用。

原形態

禿瘡花 多年生草本,高25-80cm。全株含淡黃色液汁,被短柔毛,稀無毛。主根圓柱形。莖多數,綠色,具白粉,上部具多數分枝。基生葉叢生;葉柄長2-5cm;葉片狹倒披針形,長10-15cm,寬2-4cm,羽狀深裂,裂片再次裂或淺裂,背面疏被白色柔毛;莖生葉少數,生于莖上部,長1-7cm,無柄。花1-5朵于莖及分枝頂端排列成聚傘花序;花梗長2-2.5cm,萼片2,卵形,先端細小,綠色,通常無毛,早落;花瓣4,倒卵形或圓形,長1-1.6cm,寬1-1.3cm,黃色;雄蕊多數;雌蕊1,子房狹圓柱形,密被疣狀短毛。蒴果線形,長4-7.5cm,寬約0.2cm,無毛,2瓣自先端開裂至近基部。種子卵圓形,具網紋。花期3-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丘陵草坡、路邊或墻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河南、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山西、甘肅等地。

化學成分

全草含10-二十九烷醇(nonasane-10-ol),異紫堇定堿(isocorydine),紫堇定堿(corydine),原阿片堿(protopine),血根堿(sanguinarine),別隱品堿(allocryptopine),海罌粟堿(glaucine),異紫或杷明堿(isocorypalmine),蝙蝠葛任堿(menisperine),木蘭花堿(magnoflorine),紫堇塊莖堿(corytuberine)。根含白屈菜紅堿(chelerythrine),血根堿,原阿片堿,別隱品堿,隱品堿(cryptopine)。

性味

苦;寒

歸經

肺;心;胃經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清熱消腫;殺蟲。主咽喉痛;牙痛;咽喉痛;淋巴結結核(瘰疬),禿瘡;癤疥疥癬;癰疽等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治扁桃體炎,牙痛,咽喉痛,淋巴結核,禿瘡,瘡癤疥癬,癰疽。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