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田蔥功效

《中藥大辭典》:田蔥

別名

中蔥(《生草藥性備要》)。

出處

《嶺南采藥錄》

來源

為田蔥科植物田蔥的全草。

原形態

直立草本。根纖維狀。莖單干,少分枝,高30~60厘米,多少被綿毛,尤以近花序為甚。葉嵌疊于莖的基部,劍狀,長30厘米以上,上部的逐漸縮小而變成披針形、具鞘的苞片,但全部長于花被。穗狀花序頂生,長30~60厘米,被綿毛;花無柄,單生,很少有2朵聚生于一苞者;花被黃色,分裂至基部為2枚花瓣狀裂片,長和寬約1.2厘米,被毛;雄蕊l,著生于背軸的花枝裂片的基部,花絲扁平,花藥2室,室旋卷;退化雄蕊2,小,花瓣狀;子房上位,1室,花柱單生。蒴果長橢圓形,長約1.2厘米,花被宿存,室裂為3個果瓣。種子多數。花期夏、秋。

生境分部

生于水田中。分布臺灣、廣東等地。

功效主治

《生草藥性備要》:"洗爛腳,搽癬。同粉炒,治螆。"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田蔥

英文名

Herb of Wolly Philydrum

別名

中蔥、剪刀鉸、水鉸剪、扇合草、水蘆薈水蔥、白根子草

出處

出自《嶺南采藥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田蔥科植物田蔥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ilydrum lanuginosum Banks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田蔥,多年生草本,莖高30-140cm。基生2列,劍形,長30-60cm,寬2-3cm,先端漸尖;莖生葉條狀披針形,長5-16cm,寬6-10mm;海綿質。穗狀花序頂生,長30-60cm,密被白色綿毛;花無梗,單或很少2朵聚生于每一苞片內;苞片卵形,長1.5-2cm,寬7-10mm,先端尾狀漸尖;花被片黃色,外輪2片近卵形,長8-10mm,寬5-7mm,內輪2片較小,長約5mm,寬1.5-2mm;雄蕊1,花藥2室,旋卷;子房上位,密被白色綿毛。蒴果長圓形,長8-10mm,被綿毛。種子多數,狹卵形,長約0.8mm,種皮上有螺旋狀花紋。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地塘、水田或濕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忌干旱。宜選擇水田栽培。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直播法。秋、冬季采收成熟種子,曬干貯藏待播。春季,將耙過的水田放干水,按行距30cm條播。 田間管理 播后保持田土濕潤,出苗后適當間苗,保持淺水灌溉;生長期中耕除草2-3次,追肥1-2次。

化學成分

田蔥全草含丁香亭3-O-β-D-吡喃半乳糖甙(syringerin 3-O-β-D-galactopyranoside),山柰酚3-O-二糖甙(kaempferol3-O-bioside),異素3-O-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glucoside),異鼠李素3-O-半乳糖甙(isorhamnetin3-O-galactoside),槲皮素3-O-葡萄糖甙(quercetin3-O-glucoside),槲皮素3-O-半乳糖甙(quercetin3-O-galactoside),槲皮素3-O-蕓香糖甙(quercetin3-O-rutinoside),丁香亭3-O-二糖甙(syringetin3-O-bioside)。

性味

微咸;平

功效主治

清熱化濕;解毒。主水腫;熱痹;瘡瘍腫毒;疥癬;腳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生草藥性備要》:洗爛腳,搽癬。同鐵錫粉炒。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