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桃金娘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桃金娘

別名

崗稔、山稔、多蓮、當根、山旦仔、稔子樹、豆稔

來源

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Hassk.,以根、葉和果入藥。秋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

甘、澀,平。

功效主治

根:祛風活絡,收斂止瀉。用于急、慢性腸胃炎,胃痛,消化不良,肝炎,痢疾,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功能性子宮出血,脫肛;外用治燒燙傷。

葉:收斂止瀉,止血。用于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痢疾:外用治外傷出血。

果:補血,滋養,安胎。用于貧血,病后體虛,神經衰弱,耳鳴,遺精。

用法用量

根、葉、果0.5~1兩;根、葉外用適量。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桃金娘

別名

金絲桃、山稔子、山菍、多蓮、豆稔干、稔果、多奶、山多奶、蘇園子、石榴子、白碾子、崗稔、水刀蓮、烏肚子、當梨子、哆哞仔、稔子

出處

《綱目拾遺》:“粵志,草花之以娘名者,有桃金娘,叢生野間,似而微銳,似桃而色倍赪,中莖純紫,絲綴深黃如金粟,名桃金娘。八九月實熟青紺,若牛乳狀。產桂林,今廣州亦多有之。”所述原植物與今桃金娘相同。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 Hassk. [Myrtus tomentosa Ait.]

采收和儲藏:于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原形態

灌木,高1-2m。嫩枝有灰白色柔毛。葉對生;葉柄長4-7mm;葉片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8cm,寬1-4cm,先端圓或鈍,常微凹入,有時稍尖,基部闊楔形,上面初時有毛,以后變無毛,發亮,下面有灰色茸毛,全緣;離基3出脈,直達先端且相結合。花單生,紫紅色,直徑2-4cm,有長梗;萼管倒卵形,長6mm,有灰茸毛,裂片5,近圓形,長4-5mm,宿存;花瓣5,倒卵形,長1.3-2cm;雄蕊紅色,多數,長7-8mm,花藥縱裂;子房下位,3室,花柱長1m,柱頭擴大。漿果卵狀壺形,長1.5-2cm,寬1-1.5cm,熟時紫黑色;種子多數,每室2列。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丘陵坡地,為酸性土指示植物。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濕暖濕潤的氣候。較耐旱,忌積水。一般土壤都能種植,培生于黃紅壤土上。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秋季采收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洗去果肉,稍晾干,即可播種。亦可將種子置通風處貯藏,翌年春季播種,隨采隨播,種子發芽率高。播各時,將種子混攔草木灰或細土,均勻地播于苗床上,覆蓋細土2cm,澆水保濕。當苗高15cm時,安行株距35cm×35cm開穴,每栽2-3株。栽后澆定根水。

性狀

性狀鑒別:果實長圓球形,一端稍尖,直徑約1cm,表面土黃色或暗綠褐色,質較硬,頂端有宿存萼片5枚及花柱殘跡。內有種子多數,黃白色,扁平。味淡、微甜,氣微香。 以個大、干燥者為佳。

化學成分

果實含黃酮類、酚性成分、氨基酸和糖類。

藥理作用

抑菌試驗,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

味甘;澀;性平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主治

養血止血;澀腸固精。主血虛體弱;吐血;鼻衄;勞傷咳血;便血;崩漏;遺精;帶下;痢疾;脫肛;燙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15-30g;或浸。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

禁忌

大便秘結者禁服。 《臺灣藥用植物志》:“兒童食之,或大便難下。”

各家論述

《花鏡》:“金絲桃一名桃金娘。出桂林郡。花似桃而大,其色更赪,中莖純紫,心吐黃須,鋪散花外,嚴以金絲。八九月實熟,青紺若牛乳狀,其味甘,可入藥用。”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