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桃枝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嫩枝。
性味
《本草蒙筌》:"味苦。"
功效主治
治心腹痛及匿瘡。
《綱目》:"治疰忤心腹痛,辟疫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兩。外用:煎水含漱或洗浴。
復方
①治卒心痛:桃枝一把,切,以酒一升,煎取半升,頓服。(《補缺肘后方》)
②治天行匿下部生瘡:濃煎桃枝如糖,以通下部。若口中生瘡,含之。(《傷寒類要》)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桃枝
英文名
Peach twig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幼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mygdalus persica L.[Prunus persica (L.) Batsch.]2.Amygdalus davidiana (Carr.)C.de Vos ex Henry[Persica davidiana Carr.;Prunus davidiana (Carr.) Franch.]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
原形態
1.桃 落葉小喬木,高達3-8m。小枝綠色或半邊紅褐色,無毛。葉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狀;葉柄長1-2cm,通常有1至數枚腺體;葉片橢圓狀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無毛。花通常單生,生于葉開放,直徑約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無毛。葉柄長7-12mm,具腺點。花通常單生,直徑約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外被絨毛;花瓣5,倒卵形,粉紅色;罕為白色;雄蕊多數,子房1室。花柱細長,柱頭小,圓頭狀。核果近球形,直徑5-7cm,表面有短絨毛;果肉白色或黃色;離核或粘核。種子1枚,扁卵狀心形。花期3-4月,果期6-7月。
2.山桃 落葉小喬木,高5-9m。葉互生;托葉早落;葉柄長1.5-3cm;葉片卵狀披針形,長4-8cm,寬2-3.5cm,花單生,萼片5,花瓣5,闊倒卵形,粉紅色至白色。核果近圓形,黃綠色,表面被黃褐色柔毛。果肉離核;核小,堅硬。種子1顆,棕紅色。花期3-4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坡、山谷溝底或荒野疏林及灌叢內。
資源分布:1.桃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2.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河南、四川、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1.桃 喜陽光和溫暖的氣候,在肥沃高燥的砂質壤土中生長最好。怕澇,在低洼堿性土壤中生長不良。幼樹抗寒力弱,容易凍梢。耐修剪,壽命較短。
2.山桃 喜光,在半陰處也能生長,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貧瘠、荒山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 1. 桃 以嫁接繁殖為主。用山桃、毛桃、為砧木,可增強其抗澇、抗寒性。供砧木用桃核在濕沙中完成春化階段,使硬殼容易裂開,易于發芽,3月播種,4月上旬即可出芽。有經沙藏的種子,可在秋季播種,選地勢高燥的圃地培育桃苗,苗木生長迅速,當年秋季幼苗可長20-30cm高。芽接一般以8月下旬、中旬為宜,多采用丁字形芽接法,或在春季4月上旬進行枝接,多采用切接、腹接和劈接法。
2.山桃 用種子繁殖。6-9月份摘下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將種子在水中沖洗干凈,撈出晾干,沙藏。春播,3月上旬進行至4月初播種,把經過沙藏種子取出,按行株距35cm×(20-30)cm,深5-6cm穴播,覆土,澆水,15d左右可出苗。幼苗在苗圃培育1-2年出圃定植。秋播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可以當年采收的種子,不經沙藏處理,直接播種,于翌年春生苗。山桃苗木一般常作為桃樹品種的砧木。
田間管理 1.桃 注意整形修剪,加強土、肥、水管理。
2 .山桃 幼苗出土后,應及時進行追肥、澆水、中耕除草。定植結果后,于每年的冬季進行修剪,剪除徒長枝、過密枝、病蟲枝、細弱枝,使通風透光,提高果實的產量。
病蟲害防治1.桃 抗病能力弱,量易遭受蟲害。桃炭疽病,主要為害果實,也為害葉和新梢,發芽前噴波美3度石硫合劑,發芽后噴65%代森鋅500倍液2-3次。流膠病,發生在樹枝干,加強栽培管理,枝干涂白,預防凍害和日燒傷,防治蛀食枝干的害蟲。桃蚜,為害葉片,發芽前噴波美3度石硫合劑,生長期用2.5%溴氰菊酯5000倍液。
2.山桃 桃縮葉病,為害葉片、新梢、果實,嚴重時造成落葉甚至枝條枯死。發芽前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蟲害有桃芽、桃粉蚜。
性狀
枝條呈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0.5-1cm。表面紅褐色,較光滑,有類白點狀皮孔。質脆斷面黃白色,木部占大部分,中央有白色髓部。氣微,味微苦、澀。
化學成分
山桃莖中含柚皮素(naringenin)及其葡萄糖甙,山柰素及其葡萄糖甙,二氫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山柰素葡萄糖甙(kaempferide glucoside),橙皮素葡萄糖甙(hesperetin glucoside),槲皮甙葡萄糖甙(quercetin glucoside),右旋兒茶精(catechin),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洋李甙(prunin)即柚皮素-7-O-葡萄糖甙(naringenin-7-O-glucoside),橙皮素-5-O-葡萄糖甙(hesperetin-5-O-glucoside)。
性味
苦;平
歸經
心;胃經
功效主治
活血通絡,解毒,殺蟲。主心腹痛,風濕關節痛,腰痛,跌打損傷,瘡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9-15。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洗浴。
復方
①治卒心痛:桃枝一把,切,以酒一升,煎取半升,頓服。(《補缺肘后方》)②治天行NI下部生瘡:濃煎桃枝如糖,以通下部。若口中生瘡,含之。(《傷寒類要》)
各家論述
《綱目》:治疰忤心腹痛,辟疫癘。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