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天山花楸
別名
花楸(《新疆中草藥手冊》)。
出處
《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天山花楸的嫩枝、皮及果實。夏、秋采收。
原形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5米。冬芽外生白色柔毛,幼枝無毛。單數羽狀復葉,簇生于短枝端,小葉通常11~15片,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僅基部全緣,上面亮暗綠色,下面綠色,無毛,葉軸有窄翅,無毛。復傘房花序生于短枝頂端,大形,多花,排列稀疏;花白色;萼片5,萼筒無毛,裂片內面有白色柔毛;花瓣5。梨果球形,紅色,頂端常有殘存花萼。
生境分部
生于山坡。分布新疆、青海、甘肅等地。
性味
《新疆中草藥手冊》:"果實:味甘苦,性平,無毒。嫩枝和皮:味苦,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
《新疆中草藥手冊》:"清肺止咳,補脾生津。治肺結核,哮喘咳嗽,胃炎,胃痛,維生素甲、丙缺乏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果實1~2兩;嫩枝、皮3~5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天山花楸
英文名
Fruit of Tianshan Mountain Mountainash
別名
花楸
出處
出自《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天山花楸的嫩枝或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rbus tianschanica Rupr.
采收和儲藏:嫩枝,春、夏采收;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原形態
天山花楸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m。小枝圓柱形,褐色,有皮孔,嫩枝紅褐色,微具短柔毛;冬芽大,長卵形,外被白色柔毛。奇數羽狀復葉,連葉柄長14-17cm;葉柄長1.5-3.3cm;小葉片(4-)6-7對,先端和基部的稍小,卵狀披針形,長5-7cm,寬1.2-2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圓形,邊緣大部分有銳鋸齒,僅基部全緣,兩面無毛;葉軸微具窄翅,上面有溝。復傘房花序大形,多花,排列疏松;花白色,直徑15-20mm;萼筒鐘狀,無毛,萼片三角形,內面有白色柔毛;花瓣卵形,內面微具白色柔毛;雄蕊15-20,通常20;花柱3-5,通常5,基部密被白色絨毛。果實球形,直徑10-12mm,鮮紅色,先端具宿存閉合萼片。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2000-3200m的高山溪谷中或云杉林邊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肅等地。
化學成分
樹枝含金絲桃甙(hyperin)。
性味
甘苦;涼;無毒
歸經
肺;脾;胃經
功效主治
清肺止咳,補脾生津。主肺癆,哮喘,咳嗽,胃痛,及維生素缺乏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果實30-60g;嫩枝9-15g。
各家論述
《新疆中草藥手冊》:清肺止咳,補脾生津。治肺結核,哮喘咳嗽,胃炎,胃痛,維生素甲、丙缺乏癥。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