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蕪菁子功效

《中藥大辭典》:蕪菁子

別名

蔓菁子(《千金方》)。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的種子。春末、夏初種子成熟時割取全株,搓下種子,去凈雜質,曬干。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蕪菁"條。

化學成分

含揮發性異硫代氰酸鹽7.24~8.55毫克/克。

性味

辛,平。

①《綱目》:"苦辛,平,無毒。"

②《醫林纂要》:"辛,寒。"

歸經

①《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

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陰、足厥陰經。"

功效主治

明目,清熱,利濕。治青盲,目暗,黃疸,痢疾,小便不利。

①《別錄》:"主明目。"

②《千金·食治》:"療黃疸,利小便。"

③《唐本草》:"主目暗。"

④孟詵:"治熱黃結實不通。"

⑤《本草拾遺》:"和油敷蜘蛛咬,恐毒入肉,亦搗為末,服。"

⑥《本草備要》:"瀉熱解毒,利水明目。治小兒血痢,一切瘡疽。"

⑦《醫林纂要》:"益肝行氣,去郁熱,攻積聚,殺蟲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

注意

《本草從新》:"實熱相宜,虛寒勿使。"

復方

①治青盲眼障,但瞳子不壞者:蔓菁子六升,蒸之氣遍,合甑取下,以釜中熱湯淋之,乃曝干,還淋,如是三遍,即收杵為末。食上,清酒服方寸匕,日再服。(《海上集驗方》)

②補肝明目:蕪菁子三升,凈淘,以清酒三升煮令熟,暴干,治下篩。以井花水和服方寸匕,稍加至三匕,無所忌。可少少作。服之令人充肥,明目洞視。水煮酒服亦可。(《千金方》蕪菁子散)

③治黃疸皮膚眼睛如金色,小便赤:生蔓菁子末,熟水調下方寸匕,日三。(《孫真人食忌》)

④治妊娠小便不利:蕪菁子末,水服方寸匕,日二。(《子母秘錄》)

⑤治大小便關格閉塞:蔓菁子油一合,空腹服之即通,通后汗出勿怪。(《圣惠方》)

⑥治風疹入腹,身體強,舌干燥:蕪菁子三兩為末,每服溫酒下一錢匕。(《圣惠方》)

⑦治忽得瘭疽著手足肩,累累如米豆,刮汁出,急療之:熬蕪菁熟搗,裹以展轉其上,日夜勿止。(《補缺肘后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蕪菁子

英文名

Seed of Turnip

別名

蔓菁子。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Brassica rapa L.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assica rapa L.

采收和儲藏:6-7月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曬干,打下種子。

原形態

蕪菁 二年生草本,高達100cm。塊根肉質,球形。扁圓形或長圓形,外皮白色、黃色或紅色,內面白色,無辣味。莖直立,有分枝,下部稍有毛,上部無毛。基生葉大頭羽裂成為復葉,長20-34cm,頂裂片和小葉很大,邊緣波狀或淺裂,側裂片或小葉約5對,向下漸變小,上面有少數散生的刺毛,下面有白色尖銳刺毛;葉柄長10-16cm,有小裂片;中部及上部的莖生葉長圓披針形,長3-12cm,無毛,帶粉霜,基部寬心形至少半抱莖。總狀花序頂生;萼片4,稍開展,長圓形,外側2枚略大,基部略呈囊狀;花瓣4,黃色,倒披針形,長4-8mm,有短寬爪;雄蕊4長2短;雌蕊1,桂頭頭狀。長角果細圓柱形,長3.5-8cm,具喙。種子球形,褐色或淺棕黃色,表面有細網狀紋。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

原產于歐洲。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化學成分

含揮發性異硫代氰酸鹽7.24-8.55mg/g。

性味

辛;苦;寒

歸經

肝;脾;肺;大腸經

功效主治

養肝明目;行氣利水;清熱解毒。主青盲;目暗;黃疸便結;小便不利;癥積;瘡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

《本草從新》:實熱相宜,虛寒勿使。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主明目。

2.《千金.食治》:療黃疸,利小便。

3.《唐本草》:主目暗。

4.盂詵:治熱黃結實不通。

5.《本草拾遺》:和油敷蜘蛛咬,恐毒入肉,亦搗為末,酒服。

6.《本草備要》:瀉熱解毒,利水明目。治小兒血痢,一切瘡疽。

7.《醫林纂要》:益肝行氣,去郁熱,攻積聚、殺蟲毒。

8.《本草綱目》:蔓菁子,可升可降,能汗能吐能下,能利小便,又能明目,解毒,其功甚偉。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