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蜈蚣七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蜈蚣七

別名

牌樓七、黑驢蛋、大口袋花、大花囊蘭

來源

蘭科杓蘭屬植物大花杓蘭Cypripedium macranthum Swartz,以根、根狀莖和花入藥。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性味

苦、辛,溫。有小毒。

功效主治

利尿消腫,活血祛瘀,祛風鎮痛。用于全身浮腫,下肢水腫,小便不利,白帶,風濕腰腿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2~3錢,水煎或泡服。

備注

(1)本品研末壓片,每次合生藥2克,每天3~4次,口服,治療急性菌痢,取得一定療效。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蜈蚣

別名

黑驢蛋、牌樓七

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蘭科植物大花杓蘭的根、根莖及花。秋季采挖根及根莖,洗凈、曬干。

同屬植物大葉杓蘭的根及根莖亦同等入藥。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生,并有鱗芽,著生多數褐色須根。莖直立,高30、5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柔毛。葉互生,卵狀橢圓形,長8~16厘米,折迭狀,先端尖,基部抱莖,全緣。花單1或2朵著生在莖頂,大形紫色;花被片分內外兩輪;外輪披針形,基部連合,先端尖或成二裂;內輪中央的唇瓣成扁球形囊狀,口小而有細齒,表面有溝;雄蕊6枚,僅2枚發育;子房下位。蒴果橢圓形。花期5~6月。果熟期9月。

生境分部

喜生于高寒濕潤而肥沃的酸性土森林中。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至西南一帶。

性味

苦辛,溫,有小毒。

功效主治

利尿消腫,活血祛瘀,祛風濕,鎮痛。治全身浮腫,下肢水腫,白帶,淋癥,風濕疼痛,跌打損傷,勞傷。花:陰干,研粉,用于止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或浸酒。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蜈蚣七

英文名

Rhizome of Bigflower Ladyslipper

別名

黑驢蛋、牌樓七、雞嗦子花、大口袋花、鳳凰抱蛋、獨龍搶寶

出處

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毛杓蘭或大葉杓蘭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ypripedium franchetii Wils.2.Cypripedium fasciolatum Franch.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

1.毛杓蘭,陸生植物,高20-35cm。莖直立,密被長柔毛,上部尤密。葉3-4枚,互生,狀橢圓形或近寬橢圓形,長達16cm,寬4-6.5cm,先央急尖或短漸尖,邊緣具細緣毛。花單生,褐色而具紫色條紋;中萼片近卵形,長4-5.5cm,寬2.5-3cm,漸尖,背面主脈上被短柔毛,邊緣具細緣毛,合萼片橢圓形,稍短,寬只為其2/3,先端2齒,亦具類似的短柔毛及細緣毛;花瓣披針形,長5-6cm,寬1-1.5cm,內面基部具長柔毛;唇瓣口徑與花瓣長度相等,具明顯紫斑點,口部前面內彎,邊緣甚寬,內折側裂片呈三角狀,囊底具長柔毛;退化雄蕊箭形或近卵形,長1-1.5cm,基部具柄 及耳;子房被毛。花期5-6月。

2.大葉杓蘭,陸生植物,高35-40cm。莖無毛或在上部及近關節處具短柔毛,具3-4葉。葉互生;葉片寬橢圓形,長15-20cm,寬6-12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花苞片葉狀,卵狀披針形。花單生,黃色,稍具紫色條紋,較大,直徑可達15cm;中萼片寬橢圓形或寬卵狀橢圓形,長5-5.5cm,寬2.8-3.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合萼片與中萼片相似,但稍狹,先端具2齒;花瓣條狀披針形,長5.5-8cm,寬8-15mm,內側面紫色且具短柔毛;唇瓣球形,甚大,直徑可達5cm,幾與中萼片等長,囊往往向上舉,口部與莖并行,直徑約2cm,邊緣具齒,口部周圍及底部具紫色斑點,囊底部被毛,內折側裂片三角形;退化雄蕊橢圓形,長約17mm,基部有耳具短柄;子房條形,被棕色毛。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1.毛杓蘭生于高寒山區林下陰濕處。

2.大葉杓蘭生于高寒山區林下或疏林中。

資源分布:1.毛杓蘭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2.大葉杓蘭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炮制

花:陰干,研粉,用于止血。

性味

苦;辛;溫

歸經

脾;肝;腎;膀胱經

功效主治

利水消腫;祛風活血。主全身浮腫;下肢水腫;風濕疼痛;白帶過多;淋癥;咳嗽;胸脅疼痛;跌打損傷;勞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浸酒。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