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五葉薯蕷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corea pentaphylla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
五葉薯蕷 纏繞草質藤本。塊莖形狀不規則,通常為長卵形,外皮有多數細長須根,斷面剛切開時白色,不久變棕色。莖疏被短柔毛,有皮刺。掌狀復葉有3-7小葉;小葉片常為倒卵狀橢圓形,最外側的小葉常為斜卵狀橢圓形,長6.5-24cm,寬2.5-9cm,先端短漸尖或凸尖,全緣,表面疏被貼伏短柔毛,背面疏生短柔毛;葉腋內有珠芽。雄花無梗,穗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長可達50cm,花軸密被棕褐色短柔毛;小苞片2,近半圓形,稍有短柔毛;發育雄蕊3。雌花序穗狀,單一或分枝;花序軸和子房密被棕褐色柔毛。蒴果三棱狀長橢圓形,薄革質,長2-2.5cm,寬1-1.3cm,成熟時黑色,疏生短柔毛;種子通常兩兩著生于每室中軸頂部,種翅向蒴果基部延伸。花期8-10月,果期11月-翌年2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林邊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甘;平
功效主治
補脾益腎;利濕消腫。主牌腎虛弱;浮腫;泄瀉;產后瘦弱;缺乳;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爛敷。
禁忌
《廣西民族藥簡編》:“忌吃酸辣食物”。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