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草牡丹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草牡丹

別名

牡丹藤

來源

毛茛鐵線蓮屬植物大葉B 線蓮Clematis heracleifolia DC.,以全株入藥。夏秋采,切段曬干。

性味

辛,平。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用于腸炎,痢疾,風濕關節腫痛;外用治瘡癤腫毒,結核性潰瘍、瘺管。

用法用量

3~6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煎水洗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草牡丹

英文名

Root or stem of Tube Clematis

別名

牡丹藤

出處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大葉鐵線蓮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matis heracleifolia DC.[C.heracleifolia DC.var.ichangensis Rehd.et Wils.]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

原形態

大葉鐵線蓮,基部木質。高0.3-1m。主根粗大,表面棕黃色。莖粗壯,縱條紋明顯,密生白色糙絨毛。葉對生,三出復葉,長達30cm;葉柄長4.5-15cm,被毛;小葉片亞革質或厚紙質,寬卵形、卵圓形或近圓形,長6-13cm,寬4-10cm,先端短尖頭,上面暗綠色,近無毛,下面有曲柔毛,脈上尤多;頂生小葉柄長,側生小葉柄短。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梗粗壯,有白色糙絨毛,每花下有一個線狀披針形苞片;花雜性,兩性花與雄花異株;花直徑2-3cm;萼片4,藍紫色,窄長圓形或寬線形,長1.5-2cm,寬約5mm,先端常反卷,下半部靠合管狀,外面有白色厚絹狀短柔毛,內面無毛,邊緣密生白色絨毛;花瓣無;春蕊多長柔毛;心皮多數,有的白色絹毛。瘦果卵形,長約4mm,紅棕色,有短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狀,長達3cm。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溝谷、路旁或林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河南、湖北、湖南。

性狀

性狀鑒別,根粗大,木質化;表面棕黃色。莖圓柱形,多切成段直徑5-8mm,下段莖木化,上段莖草質,黃綠或綠褐色,具縱棱。葉對生,完整葉為三出復葉,先端小葉較大,寬卵形,長寬均6-13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不分裂或3淺裂,邊緣有粗鋸齒,具柄;側生小葉近無柄,較小。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梗粗壯有白色糙毛,花淡藍色。氣微,味微苦。

性味

味辛;甘;苦;性微溫

歸經

肝;大腸經

功效主治

祛風除濕;止瀉痢;消癰腫。主風濕性關節痛;腹瀉;痢疾;結核性潰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臨床應用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手足關節痛風。牡丹藤三斤,切細,加紅、白牛膝各一兩,鉆地風(五加科杞參)二兩,五加皮、紅糖、紅棗各半斤,浸入十斤燒酒內,密封一個月后,每天早、晚飯前按量各服一次。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