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霞天膏功效

《中藥大辭典》:霞天膏

出處

《藥性裁成》

來源

為牛科動物黃牛的肉經熬煉而成之膏。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牛肉"條。

制法

取精牛肉去凈筋膜,洗凈,入鍋內加清水淹沒,煎熬24小時,榨取肉汁,將渣再煎一次,然后合并濾清,入鍋加黃收膏,膏成,倒入盤內,俟冷,切成小塊,放透風處晾干。(每100斤加黃酒2斤)

《韓氏醫通》:"黃牯牛一具(選純黃肥澤無病才一、二歲者),洗凈,取四腿、項、脊,去筋膜,將精肉切成塊子如大,秤三十斤、或四、五十斤,于靜室以大銅鍋,加長流水煮之,不時攪動;另以一新鍋煮沸湯,旋加,常使水淹肉五、六寸,掠去浮沫,直煮至肉爛如泥,漉去渣;卻將肉汁以細布漉小銅鍋,用一色桑柴文武火候,不住手攪,不加熟水,只以汁漸如稀餳,滴水不散,色如琥珀,其膏成矣。大概每肉十二斤,可煉膏一斤為度,磁器盛之。寒天久收若生霉,用重湯煮過;熱天冷窨之,可留三日。"

化學成分

固體部分主要是種種含氮物質,如:肌酸,黃嘌呤,次黃質,牛磺酸,明膠。分子量較低的蛋白質(如膌類、胨類),肽類(如肌肽、肌肽),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亮氨酸),尿酸,尿素,氨。又含不含氮的化合物,如:脂肪,乳酸,糖元,無機鹽。以上諸種物質,大都是牛肉的原來成分,但如明膠主類,則大部分是在制作中變化而產生的。

性味

《本草經疏》:"味甘,溫,無毒。"

功效主治

補氣益血,健脾安中。治虛勞羸瘦,中風偏廢,脾虛痞積,消渴。

①《韓氏醫通》:"凡沉疴痼疾,癲狂風癇,痞積瘡瘍,一切有形之病及婦人癥瘕,皆用霞天膏投所宜煎劑,汗吐下攻去污敗蟲物。"

②《本草經疏》:"主中風偏廢,口眼歪斜,痰涎壅塞,五臟六腑留痰宿飲,癖塊,手足皮膚中痰核。"

用法用量

內服:溶化沖或入丸劑。

復方

①治大病后極虛羸瘦:霞天膏每斤入R 四兩,燉熔,空腹酒服三,四錢。(《本經逢原》)

②治肥盛多痰:霞天膏每斤入半夏曲四兩,廣皮二兩,丸服。(《本經逢原》)

各家論述

《本草經疏》:"胃病則水谷不能以時運化,羈留而為痰飲;壅塞經絡則為積痰、老痰、結痰等證;陰虛內熱生痰則為偏廢、口眼歪斜;留滯腸胃則為宿飲癖塊;隨氣上涌則為喘急迷悶;流注肌肉則為結核。王隱君論人之諸疾,悉由于痰。然而痰之所生,總由于脾胃虛,不能運化所致。惟用霞天膏以治諸痰癥者,蓋肉者胃之味也,以脾胃所主之物,治脾胃所生之病,故能由腸胃而滲透肌膚毛竅,搜剔一切留結也,陰虛內熱之人,往往多痰,此則由于水涸火熾,煎熬津液,凝結為痰,膠固難散者,亦須以此和竹瀝、貝母、紅、蘇子、栝樓根、枸骨葉之類消之;或以橘皮、白茯苓、蘇子、白豆蔻仁、半夏蒼術為曲,治脾胃積痰;或以橘皮、貝母、蘇子、栝樓根及仁、蓬砂為曲,治積熱痰結。"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霞天膏

英文名

Extract of beef

出處

出自《藥性裁成》。

來源

藥材基源:為牛科動物黃牛的肉經熬煉而成之膏。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原形態

1.黃牛,體第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基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有骨質角髓。四肢勻稱,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

2.角較長大面扁,上有很多任務發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1.其性格溫馴,生長較快。食植物性飼料。

資源分布:1.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2.全國大部分地區均飼養,以南方水稻田地區為多。

化學成分

固體部分主要是種種含氮物質控口:肌酸(crea-tine),黃嘌吟(xanthine),次黃質(hypoxanthine).牛磺酸(taurine),明膠,分子量較低的蛋白質(如肽類(proteosos)、胨類(peptones)肽類〔如肌肽(carnosine)、鵝肌肽(anserine)〕,氨基酸(如丙氨酸(alanine)、谷氨酸(gluc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亮氨酸(leucine)),尿酸(uric acid),尿素(urea),氨。尚含不含氮的化合物,如:脂肪,乳酸(lactic acid),糖元(glycogen),無機鹽。以上諸種物質,大都是中肉的原來成分;明膠之類;則大部分是在制作中變化而產生的。

炮制

取精中肉去凈筋膜,洗凈,人鍋內加清水淹沒,煎熬24小時,榨取肉汁,將渣再煎一次,然后合并濾清,入鍋加黃酒收留,督成,倒入盤內,候冷,切成小塊,放透風處晾干。(每10O斤加黃酒2斤)《韓氏醫通》:黃枯中一具(選純黃BE澤無病才一、二歲看),洗凈,取四腿、項、脊,去筋膜,將精肉切成塊子如栗大,秤三十斤、或四、五-卜斤,于靜室以大銅鍋,加長流水煮之,不時攪動;男以一新鍋煮沸湯,旋加,常使水淹肉五、六寸,掠去浮沫,直煮至肉爛如泥,滴去渣;卻將肉計以細布渡小銅鍋,用一色桑柴文武火候,不住手攪,不加熟水,只以汁漸如稀揚,滴水不散,色如琉璃,其督咸矣。大概每肉十二斤,可煉胃一斤為度,倔器盛之。寒天久收若生霉,用重湯煮過;熱天冷窖之,可留三日。

性味

味甘;性溫

歸經

脾經

功效主治

健脾胃;補氣血;潤燥化痰。主虛勞贏瘦;中風偏廢;痰飲痞積;皮膚痰核

用法用量

內服:化沖,9-15g;或入丸劑。

各家論述

1.《本草經》:胃病則水谷不能以時運化,留而為痰飲;蠻塞經絡則為積痰、老痰、結痰等證:陰虛內熱生痰則為偏廢、口眼歪斜;留滯腸胃則為宿癖塊;隨氣上涌則為喘急迷悶;流注肌肉則為結核。王隱君論人之諸痰,悉由于痰。然而痰之所生,總由于脾胃虛,不能運化所致。惟用霞天膏以治諸痰癥者,蓋肉者胃之味也,以脾胃所主之物,治脾胃所生之病,故能由腸胃而滲透肌膚毛竅,搜剔一切留結也。陰虛內熱之人,往往多痰,此則由于水涸火熾,煎熬津液,凝結為痰,膠固難散者,亦須以此和竹瀝貝母、橘紅、蘇子、括樓根、枸骨葉之類消之;或以橘皮、白茯苓、蘇子、白豆蔻仁、半夏、蒼術為曲,治脾胃積痰;或以橘皮、貝母、蘇子、括樓根及仁、蓬砂為曲,治積熱痰結。

2.《韓氏醫通》:凡沉病瘋疾,蹦狂風瘋,痞積瘡瘍,切有形之病及婦人瀕瘸,皆用露天育投研宜煎劑,汗吐下攻去污敗蟲物。

3.《本草經疏》:空中風偏廢,口眼歪斜,痰涎強塞,五臟六腑留痰宿飲,瘸塊,手足皮膚中痰核。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