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雪烏
別名
翁阿魯、翁格爾[藏名]
來源
毛茛科雪烏Aconitum fanguticum (Maxim.)Stapf,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部
四川。
性味
苦,寒。有毒。
功效主治
清熱消炎,止痛。主治胃腸炎。
用法用量
配方用,用量2分。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雪烏
別名
翁阿魯、翁格爾(藏名)。
出處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甘青烏頭的全草。8~9月采全草,洗凈,切段,曬干。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8~30厘米。塊根小,紡錘形。莖圓形帶紫色,疏生微柔毛或幾無毛。基生葉多達9個,具長柄;葉片輪廓圓形或圓腎形,長1~3厘米,寬2~6.8厘米,3~7深裂,每裂片再作2~3淺裂并有圓齒,兩面無毛或葉脈有疏短毛;莖生葉1~4,較小。疏松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具花3~5朵;小苞片狹卵形至寬條形;萼片5,藍紫色,上萼片船形,下緣長1.4~2.2厘米;花瓣2,無毛,瓣片長0.6~1.5毫米,距近不存或短;雄蕊多數;心皮5,無毛。
生境分部
生于高山的草坡上或石礫處。分布云南西北部、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青海、甘肅、陜西等地。
性味
性寒,味麻,有小毒。
歸經
入脾、胃經。
功效主治
清熱消炎。治胃腸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
復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雪烏
英文名
all-grass of Tangut Monkshood
別名
出處
出自《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涼山烏頭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onitum liangshanicum W.T.Wang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挖塊根,洗凈,切段,曬干。
原形態
涼山烏頭,多年生草本,高32-43cm。塊根倒圓錐形或胡蘿卜形,長3-4cm,直徑1-1.2cm。莖直立,疏被反曲并緊貼的黃色短柔毛,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葉互生;莖中部葉具稍長柄,無毛,葉柄長約4.5cm;葉片五角形,長約3.8cm,寬約5.8cm,3全裂,中央全裂片寬菱形,二回3深裂近中脈,末回裂片線形,寬2.5-3.6cm。總狀花序有3-6朵花;花序軸和花梗密被彎曲而緊貼的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上部苞片倒披針形;花梗長0.7-3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之上。線形或鉆形;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花瓣狀,藍紫色,外面被彎曲短柔毛,內面無毛,上萼片船狀盔形,寬約7.5mm,自基部至喙長約1.2cm,外緣斜,喙短側萼片長約1.2cm;花瓣2,長約1.6cm,爪被短柔毛,瓣片長約9mm,寬約1.5mm,唇長約3.5mm,末端微凹,疏被柔毛,距長約1.5mm,向后伸展;雄蕊多數,花絲全緣或具2小齒,被柔毛;心皮5,密被緊貼的短柔毛。蓇葖果。種子多數。花期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4300-4500m的山地草坡或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部。
性狀
1.性狀鑒別 塊根多呈長圓柱形或倒圓錐形,長3.5-7.0cm,直徑0.5-2cm。表面深灰褐色或棕褐色,光滑或稍有細縱皺紋,并有須根痕。質硬而脆。
2.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后生皮層由數列棕色木栓化細胞組成,排列不甚整齊;皮層為薄壁組織,內有石細胞散在或無;內皮層為1列整齊細胞,凱氏點明顯。韌皮部寬,篩管群放射狀排列;形成層環圓形、五角形、多角星形、多邊形或不規則形;導管排列成八字形、V字形或單行排列。中央為髓部薄壁組織。一般子根有多數淀粉粒,母根則較少。
化學成分
塊根含烏頭堿(aconitine),烏頭原堿(aconine),新烏寧堿(neoline),準噶爾烏頭堿(songorine),森布星甲(senbusine A),12-表歐烏頭堿(12-epinapelline),12-表光澤烏頭堿(12-epi-lucidusculine),1-O-甲基-12-表歐烏頭堿(1-O-methyl-12-epinapelline),1-O-甲基準噶爾烏頭堿(1-O-methylsongorine),12-表去氫歐烏頭堿(12-epidehydronapelline),12-表去氫光澤烏頭堿(12-epidehydrolucidusculine)。
性味
辛;苦;熱;有毒
歸經
脾;胃經
功效主治
祛風濕;止痛。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先煎。
復方
治肺炎發熱: 雪烏配阿氏蒿、叢菔、黃芩、川貝,煎湯服。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