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象膽
出處
《雷公炮炙論》
來源
為象科動物亞洲象的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象皮"條。
化學成分
牛膽 含膽酸,脫氧膽酸及乙酰膽酸。從膽汁10毫升分離出膽酸150毫克,乙酰膽酸2毫克。
性味
苦、寒。
①《雷公炮炙論》:"味微帶甘。"
②《綱目》:"苦寒,微毒。"
歸經
《本草經疏》:"入肝、脾二經。"
功效主治
清肝,明目,消腫。治目生翳障,疳積,瘡腫。
①《本草拾遺》:"主目疾,和乳滴目中。"
②《南海藥譜》:’以清水和涂瘡腫。又口臭,每夜和水研少許,綿裹貼齒根上,每夜含之,平明暖水洗口,如此三、五度。"
③《日華子本草》:"明目及治疳。"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劑。外用:點眼或涂瘡。
禁忌
《本草經疏》:"象膽,苦寒之極,不利脾胃,凡疳證脾弱者,目病血虛者,咸不宜多服。"
復方
治內障目翳:象膽半兩,鯉魚膽七枚,熊膽一分,牛膽半兩,石決明(搗研)一兩,麝香(研)一錢。上六味搗研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茶清下十丸。(《圣濟總錄》四膽丸)
各家論述
①《綱目》:"象膽明目,能去塵膜也,與熊膽同功。《雷公炮炙論》云,象膽揮粘是矣。"
②《本草經疏》:"象膽,苦寒之物也。肝熱則目不明,脾家郁熱則成疳積或口臭。苦寒除二經之熱,故能主諸證。苦寒涼血解毒,故又能主瘡腫也。今世治疳證、癆瘵傳尸多用之,總取其苦寒能殺疳蟲、癆蟲,兼除臟腑一切熱結也。"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象膽
英文名
Elephant gallbladder
出處
出自《雷公炮炙論》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象科動物亞洲象.肝管未端的膨大部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ephas maximus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宰象時將期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取出,扎腎囊口,然后剔去附著的油脂,置通風處陰干。
原形態
亞洲象,身體頭龐大,體高可達2.5m,重可達5-6t。頭長大,前額凹,頸短。耳較大,似蒲扇,向后遮蓋頸部兩側,眼睛小。鼻吻呈圓筒形,突出甚長,舒展伸縮自如,可垂至地面,下面較細,末端為筒形,突出甚長,舒展伸縮自如,可垂到地面,下面較細,末端為鼻孔,杯口狀,前緣有一指狀突起,是持握器管。雄象上頜門齒突出口外,略向上翹,長達1.5-1.8m,全齒呈圓錐體狀,每對象牙重約20kg。四肢粗壯,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細。全身灰色或棕灰色,皮厚,皺褐多,稀疏地散生著粗毛。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濕度較高的熱帶、亞熱帶或其復合類型的溝谷,山坡及稀樹地帶。具群居性,性喜水,早晨及夜晚覓食,愛吃野芭蕉蘆類、棕葉蘆、董棕、各種竹類。
資源分布:分布于亞洲南部各國,我國僅云南南部及西南部有分布,數量不多。
化學成分
亞洲象的膽汁含膽酸(cholic acid),脫氧膽酸(deoxycholic acid)及乙酰膽酸(acetylcholic acid)從膽汁10ml中分離出膽酸150mg,乙酸膽酸2mg。
藥理作用
象膽汁主含膽酸(CA),尚含有乙酰膽酸(ACA)和脫氧膽酸(DCA)。CA和DCA有中樞抑制降血壓,利膽,促進脂肪消化和吸收,止咳祛痰平喘,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DCA尚有溶膽結石和殺精子等作用。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肝;脾經
功效主治
清肝明目;解毒消腫。主目生翳障;疳積;口臭;瘡腫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劑,0.3-1g。外用:適量,點眼;或涂擦。
禁忌
《本草經疏》:“象膽,苦寒之極,不利脾胃,凡疳辛脾弱者,目病血虛者,咸不宜多服。”
復方
洽內障目翳:象膽半兩,鯉魚膽七枚,熊膽一分,牛膽半兩,石決明(搗研)一兩,麝香(研)一錢。上六味搗研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茶清下十丸。(《圣濟總錄》四膽丸)
各家論述
1.《綱目》:象膽明目,能去塵膜也,與熊膽同功,雷敩《炮炙論》云,象膽揮粘是矣。
2.《本草經疏》:象膽,苦寒之物也。肝熱則目不明,脾家郁熱則成疳積或口臭。苦寒除二經之熱,故能主諸證。苦寒涼血解毒,故又能主瘡腫也,今世治疳證、癆瘵傳尸多用之,總取其苦寒能殺疳蟲、癆蟲,兼除臟腑一切熱結也。
3.《本草拾遺》:主目疾,和乳滴目中。
4.《南海藥譜》:以清水和涂瘡腫。又口臭,每夜和水研少許,綿裹貼齒根上,每夜含之,乎明暖水洗口,如此三。五度。
5.《日華子本草》:明目及治瘠。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