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血榧功效

《中藥大辭典》:血榧

別名

臭榧(《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出處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紅豆杉科植物M 的種子。

原形態

南方紅豆杉,又名:美麗紅豆杉。

常綠喬木,高10~25米。樹皮赤褐色。葉螺旋狀著生,排成2列,錢形,鐮刀狀彎曲,長2~4厘米,寬3~4.5毫米,先端漸尖或急尖,葉緣通常不反曲,綠色邊帶較寬,上面中脈隆起,下面有兩條黃綠色氣孔帶。花單性,雌雄異株,生于二年枝上葉腋;雄花圓形,具鱗狀苞片,雄蕊4~8,藥3~8室;雌花單生于短枝上,基部為相對的鱗片所包圍。種子寬卵形,略扁,先端具2棱線,生于紅色肉質的杯狀假種皮中,種臍橢圓形。花期4~5月。果期11月。

生境分部

生山地。分布浙江、福建、臺灣、江西、安徽、陜西、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

化學成分

葉含金松雙黃酮,樹皮含鞣酸。

功效主治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食積,驅蛔蟲。"

用法用量

內服:炒熟煎湯,5~6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血榧

別名

榧子

出處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三尖杉科植物三尖杉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

采收和儲藏: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曬干。

原形態

常綠喬木,高達20m,胸圍40m。樹皮褐色或紅褐色,裂成片狀脫落。小枝對生,基部有宿存芽鱗;枝條細長,稍下垂,樹冠廣圓形。葉螺旋狀排成2列,披針狀線形,通常微彎,長4-13(多為5-10)cm,寬3.5-4.5mm,上部漸窄,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氣孔帶白色。較綠色邊帶寬3-5倍。雄球花8-10,聚生成頭狀,單生葉腋,總花梗較粗,通常長6-8cm;雌球花由數對交叉對生各有2胚珠的苞片組成,生于小枝基部的苞片腋部,稀生枝頂。種子橢圓狀卵形,長約2.5cm,假種皮熟時紫色或紅紫色,先端有小尖頭,花期4月,種子8-10月成熟。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為我國特有樹種,生于針、闊葉樹混交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陜西、甘肅、安徽、浙江、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化學成分

三尖杉種子含三尖杉堿(cephalotaxine),粗榧堿(harringtonine),高粗榧堿(homoharringtonine),11-羥基三尖杉杉堿(11-hydroxycephalotaxine),橋氧三尖堿(drupacine) 等。

性味

澀;苦;性平

歸經

肺;大腸經

功效主治

驅蟲消積;潤肺止咳。主食積腹脹;小兒疳積,蟲積;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炒熟食。

注意

便溏者慎服。

各家論述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食積,驅蛔蟲。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