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菥蓂子功效

《中藥大辭典》:菥蓂子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種子。5~6月果實成熟時采取全株,打下種子,曬干,揚凈。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菥蓂"條。

生境分部

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性狀

干燥種子黑褐色,細小,長約1.5毫米,寬1~1.5毫米,表面有向心隆起的環紋,無毛。以籽粒飽滿、黑色、干燥、無灰土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分

含黑芥子甙。又含脂肪油34%,揮發油0.836%,蔗糖1.8%,卵磷脂1.6%。

性味

辛,微溫。

①《本經》:"味辛,微溫。"

②《別錄》:"無毒。"

功效主治

治目赤腫痛流淚。

①《本經》:"主明目,目痛淚出,除痹,補五臟,益精光。"

②《別錄》:"療心腹腰痛。"

③《藥性論》:"治肝家積聚,眼目赤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外用:研末點眼。

禁忌

①《本草經集注》:"得荊實、細辛良。惡干姜苦參。"

②《藥性論》:"苦參為使。"

復方

治眼熱痛,淚不止:菥蓂子,搗篩為末,欲臥,以銅箸點眼中,當有熱淚及惡物出,并去胬肉,可三、四十夜點之。(《海上集驗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菥蓂子

英文名

Seed of Boor's Mustard, Seed of Dish Mustard, Seed of Field Pennycress, Seed of Wild Cress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laspi arvense L.

采收和儲藏:5-6月果實成熟時采取全株,打下種子,曬干,揚凈。

原形態

菥蓂 一年生草本,高9-60cm,無毛。莖直立,不分技或分枝,具棱。基生葉葉輛長1-3cm;葉片倒卵狀長圓形,長3-5cm,寬l-1.5cm,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抱莖,兩側箭形,邊緣具疏齒。總狀花序頂生;花白色;萼片4,直立,卵形,先端圓鈍;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2-4mm,先端圓鈍或微凹;雄蕊6,分離;雌蕊1,子房2室,柱頭頭狀,近2裂,花柱短或長。短角果近圓形或倒寬卵形,長8-16mm,扁平,周圍有寬翅,先端有深凹缺。種子5-10顆,卵形,長約1。5mm,稍扁平,棕褐色,表面有顆粒狀環紋。花果期5-7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分布幾乎遍及全國。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

性狀

性狀鑒別 種扁圓形,長約1.8mm,寬約1.2mm;表面棕黑色,兩面各有5-7條突起偏心性環紋,基部尖,并有小凹。種皮薄,無胚乳,子葉直疊。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種子含黑芥子甙(Sinigrin),芥子酶與揮發油,脂肪油,脂肪油中含有二十碳-11-烯酸甲酯(methyl eicos-11-enate)。

性味

辛;微溫

歸經

肝;脾;腎經

功效主治

明目;祛風濕。主目赤腫痛;障翳胬肉;迎風流淚;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

禁忌

1.《本草經集注》:得荊實、細辛良。惡干姜、苦參。

2.《藥性論》:苦參為使。

復方

治眼熱痛,淚不止: 菥蓂子,搗篩為末,欲臥,以銅箸點眼中,當有熱淚及惡物出,并去胬肉,可三、四十夜點之。(《海上集驗方》)

各家論述

1.《本經》:主明目,目痛淚出,除痹,補五臟,益精光。

2.《別錄》:療心腹腰痛。

3.《藥性論》:治肝家積聚,眼目赤腫。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