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細果角茴香
別名
節裂角茴香,八八打
來源
罌粟科角茴香屬植物細果角茴香Hypecoum leptocarpum Hook. f. et Thoms.,以全草入藥。夏秋采集,曬干。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消炎鎮痛。用于熱性傳染病的高燒,感冒發燒頭痛,關節疼痛,解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
1~2錢。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細果角茴香
別名
角茴香(《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巴爾巴大、哇日哇噠(藏名)。
出處
《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來源
為罌粟科植物節裂角茴香的全草。6~8月采收,洗凈,切斷,曬干。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木,高30~60厘米,有白粉。根直,圓柱形。基生葉多數,長6~20厘米,具稍長柄;葉片輪廓矩圓形,2回羽狀全裂;1回裂片3~6對,具短柄或無柄,輪廓卵形;2回羽狀細裂,小裂片披針形或狹倒卵形,寬0.3~1.6毫米。花莖3~7條;花序具少數或多數分枝;萼片2,狹卵形;花瓣4,淡紫色或白色,外面2個較大,寬倒卵形,全緣,內面2個較小,3裂,中央裂片船形;雄蕊4,與花瓣對生,基部有腺體;子房1室。蒴果條形,成熟時在每2種子之間分裂而成10數小節。
生境分部
生于沙質土壤草地上。分布西藏、四川、甘肅,青海、陜西、河北等地。
化學成分
干全草含生物堿約0.38%,其中分離出原阿片堿85%,血根堿0.1%,白屈菜紅堿及黃連堿痕跡量,無定形非酚型堿7.8%,無定形酚型堿2.7%。
性味
《西藏常用中草藥》:"性寒,味苦。"
功效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解熱鎮痛,消炎解毒。治傷風感冒,頭痛,四肢關節疼痛,膽囊炎,并解食物中毒。"
②《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治流感,咽喉腫痛,目赤。"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研末。
復方
①治風熱感冒、咽炎:角茴香三錢,連翹四錢,牛蒡子三錢,薄荷錢半,甘草錢半,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急性結膜炎:角茴香三錢,菊花三錢,水煎服或泡茶喝。(《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細果角茴香
英文名
Herb of Thinfruit Hypecoum
別名
角苗香、咽喉草、麥黃草、黃花草、雪里青、秦根花
出處
出自《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節裂角茴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pecoum leptocarpum Hook.f.et Thoms.[H.chinense Franch.]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集,曬干。
原形態
節裂角茴香 一年生草本,高可達60cm,無毛,略被白粉。莖叢生,長短不一,鋪散而頂端向上,多分枝。基生葉多數;葉柄長1.5-10cm;葉片狹倒披針形,長5-20cm,二回羽狀全裂,本回裂片披外形、卵形、狹橢圓形至倒卵形;莖生葉小,具短柄或近無柄。花莖多數,通常二歧分枝,具輪生苞片;苞片卵形或倒卵形,二回羽狀全裂,向上逐漸變小,最上部者為線形;花小,排列為二歧聚傘花序,每花具數枚剛毛狀小苞片;萼片小,狹卵形;花瓣4,淡紫色或白色,外面2枚闊倒卵形,先端全緣,里面2枚較小,3裂幾達中部,中裂片匙狀,圓形,側裂片較長;雄蕊4,花絲絲狀,基部加寬,黃褐色,花藥卵形;子房圓柱形。葫果狹線形,每節1種子。種子闊倒卵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1700-4800m的山坡草地、林緣等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西北及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或圓錐形,長5-10cm,直徑2-4mm。表面淡黃色或黃棕色,具縱皺;質硬而脆,斷面不平坦,皮部白色,木部黃白色。莖圓柱形,多扁縮,直徑1-2mm;表面光滑,綠色或黃綠色,具縱棱;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基生葉多皺縮成團,葉片多碎,完整者展開后二回羽狀全裂。偶見花朵。葫果條形。氣微,味苦。
化學成分
全草含角茵香堿(hypecorine),隱品堿(cryptopine),α-別隱品堿(α-allocryptopine),原阿片堿(protop-ine),血根堿(sanguinarine),白屈萊紅堿(chelerythrine),白屈菜玉紅堿(chelirubine),黃連堿(coptisine),氧化白毛茛分三(oxyhy-drastinie),細果用茴堿(hypecoumine),紫堇定堿(corydine),異紫堇定堿(isocorydine),木蘭花堿(magnoflorine),左旋的反式N-甲基金罌堿氫氧化物(trans-N-methylstylop-iumhydroxide),平展角茴香堿(procumbine)。
鑒別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粗粉2g,用0.5%鹽酸乙醇20ml,回流10min,濾過,濾液于水浴上蒸干,加熱水20ml溶解,濾過,濾液加氨水調至pH8-9,置分液漏斗中,加氛仿20ml,強烈振搖后,分離氯仿層,用熱酸水20ml提取(pH3-4)。取酸液lml,加碘化鉍鉀試液,產生橘紅色沉淀。另取酸液1ml,加碘化汞鉀試液,產生灰白色沉淀。(檢查生物堿類)
性味
苦;寒;小毒
歸經
肺;肝;膽經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疼痛;目赤腫痛;關節疼痛;肺炎;肝炎;膽囊炎;痢疾;葉血;衄血便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研末。
各家論述
1.《西藏常用中草藥》:解熱鎮痛,消炎解毒。治傷風感冒,頭痛,四肢關節疼痛,膽囊炎,并解食物中毒。
2.《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治流感,咽喉腫痛,目赤。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