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小飛蓬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小飛蓬

別名

破布艾、魚膽草竹葉艾、臭艾、小山艾

來源

本品為菊科飛蓬屬植物小飛蓬Erigeron canadensis L.,以全草或鮮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1、2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莖綠色,有縱紋,具脫落性的毛,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基部葉近匙形,長7~10厘米,寬1~1.5厘米,邊緣齒裂或全緣,有緣毛;上部葉條形或條狀披針形。秋季開小花,頭狀花序徑約5毫米,具柄,單歧聚傘排列,總苞的苞片條形,外圍舌狀花多層,白色,雌性,花冠舌片直立,中央管狀花白色或黃色,兩性花。瘦果略有毛。

生境分部

生于路邊、山坡、草叢中;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化學成分

全草含揮發油,油中含母菊酯(matricaria ester. C11H10O2)、去氫母菊酯(dehydromatricaria ester)及檸檬烯(limonene)、芳醇(linalool)等。葉及莖含有聯苯甲烷-2-羧酸(diphenyl methane-2-carboxylic acid,C14H12O2)。

藥理作用

1、抑菌:本品煎劑,對福氏痢疾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副傷寒桿菌(甲、乙、丙),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2、開花季節的小飛蓬葉含揮發油,能防治兒童對牛乳的過敏性腹瀉。

性味

微苦、辛,涼。

功效主治

清熱利濕,散瘀消腫。腸炎,痢疾,傳染性肝炎,膽囊炎;外用治牛皮癬,跌打損傷,瘡癤腫毒,風濕骨痛,外傷出血;鮮葉搗汁治中耳炎,眼結膜炎。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絞汁滴。

制劑

抗痢沖劑:取小飛蓬1公斤揀去雜質,洗凈,切碎,水煎兩次,第1次煮沸2小時,第2次煮沸1.5小時,合并煮液,靜置沉淀,過濾,濃縮成稠膏狀,加蔗糖、白糊精適量制成顆粒,烘干,分裝30袋(每袋9克)。

復方

1、細菌性痢疾,腸炎:抗痢沖劑,每服1包(9克),每日3次。

2、牛皮癬:小飛蓬鮮葉適量,柔軟擦患處,每天1~2次。對膿皰型宜先煎水洗患處,待好轉后改用鮮葉擦(或洗擦結合)。對厚痂型亦宜先煎水洗,待痂皮軟化剝去后才用鮮葉擦。如見血露點,仍可繼續擦。牛皮癬消失后仍堅持擦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小飛蓬

別名

祁州一枝蒿、蛇舌草、竹葉艾、魚膽草、苦蒿、破布艾、臭艾、小山艾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小蓬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 [Erigeron canadensis L.]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

原形態

小蓬草 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具錐形直根。莖直立,有細條紋及粗糙毛,上部多分枝,呈圓錐狀,小枝柔弱。單葉互生;基部葉近匙形,長7-10cm,寬1-1.5cm,先端尖,基部狹,全緣或具微鋸齒,邊緣有長睫毛,無明顯的葉柄;上部葉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多數,直徑約4mm,有短梗,密集成圓錐狀或傘房圓錐狀;總苞半球表,直徑約3mm;總苞片2-3層,條狀披針形,邊緣膜質,幾無毛;舌狀花直立,白色微紫,條形至披針形;兩性花筒狀,5齒裂。瘦果矩圓形;冠毛污白色,剛毛狀。花期5-9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草地或田野、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地區及內蒙古、山西、陜西、山東、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廣西、四川、及云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莖直立,表面黃綠或綠色,具細棱及粗糙毛。單葉互生,葉片展平后線狀披針形,基部狹,先端漸尖,疏鋸齒緣或全緣,有長緣毛。多數小頭狀花序集成圓錐花序關,花黃棕色。氣香特異,味微苦。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較厚的角質層,并具長大非腺毛或其殘基。棱角處表皮下可見厚角組織。皮層外側部分與厚角組織切微相間排列的細胞內含葉綠體;較大維管束的外方常見分泌道。維管束大小不一,相間斷續五殖,老莖中斷續成環或連續成環;較大維管束韌皮部的外側具帽狀韌皮纖維層,纖維細胞壁木化;有時韌皮部內赤有纖維,木質部內導管及木纖維細胞壁均木化。髓寬大,薄壁細胞內常有細小草酸鈣針晶散在。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略彎曲或平直,外壁可見明顯的角質層紋理。下表皮細胞垂周壁略彎曲或為波狀,外壁赤見角質層紋理、上、下表皮均有氣孔和非腺毛,氣孔不等式或不定式;非腺毛棒狀,長39-143μm,頂細胞較長大,稍尖并常枯萎。葉緣毛長大,長785-1520μm,基腳多細胞,頂細胞狹長,頂端尖。

化學成分

全草含揮發油,其中含檸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乙酸亞油醇酯(linoleyl acetate)及醛類,母菊酯(matrlcaria ester),去氫母菊酯(dehydromatricaria ester)和矢車菊屬烴(centaur)X。 地上部分含β-檀香萜烯(β-santalene),花側柏烯(cuparene),β-雪松烯(β-himachalene),α-姜黃烯(α-curcumene),γ-蓽澄茄烯(γ-cadinene),檸檬烯,醛類,松油醇(terpineol),二戊烯(dipen-tene),枯牧烯(cumulene),鄰芐基苯甲酸(o-benzylbenzzoicacid),皂甙,高山黃芩甙(scutellarin),γ-內酯類,苦味質,樹脂,膽堿(choline),維生素(vitamin)C等。

藥理作用

1.抗炎抗菌作用:小飛蓬地上部分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對大角叉菜膠和甲醛性足腫脹有抑制作用。石油醚提取物中的β-雪松烯是抗炎活性成分。 小飛蓬可用于治療細菌性痢疾,全草醚提取液體內外抑菌作用試驗確定香草酸、丁香酸為主要抗菌有效成分。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小飛蓬全草總黃酮水溶性部位可使15-甲基前列腺素F2所致的收縮的離體豬冠狀動脈得到舒張,終濃度為4mg(浸膏)/ml時作用即顯著。小飛蓬水提物有輕微而短暫的降壓作用,可抑制心臟,增加呼吸幅度,但對平滑肌和骨骼肌無作用。

性味

味微苦;辛;性涼

功效主治

清熱利濕;散瘀消腫。主痢疾;腸炎;肝炎;膽囊炎;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瘡癤腫痛;外傷出血;牛皮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