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卷上:桂枝芍藥知母湯
【處方】桂枝12克 芍藥9克 甘草6克 麻黃12克 生姜15克 白術15克 知母12克 防風12克 附子10克(炮)
【功能主治】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者。
【用法用量】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溫服70毫升,日三服。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金匱》卷上:桂枝芍藥知母湯
【別名】桂芍知母湯
【處方】桂枝4兩,芍藥3兩,甘草2兩,麻黃2兩,生姜5兩,白術5兩,知母4兩,防風4兩,附子2枚(炮)。
【功能主治】通陽行痹,祛風逐濕,和營止痛。清熱,散寒,通絡,活血,補虛。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風毒腫痛,憎寒壯熱,渴而脈數;痘瘡將欲成膿而不能十分貫膿,或過期不結痂。
【用法用量】桂芍知母湯(《沈注金匱要略》卷五)。
【各家論述】①《金匱玉函經二注》:桂枝治風,麻黃治寒,白術治濕,防風佐桂,附子佐麻黃、白術。其芍藥、生姜、甘草亦和發其營衛,如桂枝湯例也。知母治腳腫,引諸藥祛邪益氣力;附子行藥勢,為開痹大劑。然分兩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1劑也。②《沈注金匱要略》:此久痹而出方也,乃脾胃肝腎俱虛,足三陰表里皆痹,難拘一經主治,故用桂枝、芍藥、甘、術調和營衛,充益五臟之元;麻黃、防風、生姜開腠行痹而驅風外出;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節;經謂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以附子行陽燥濕除寒為佐也。③《金匱要略心典》:桂枝、麻黃、防風,散濕于表;芍藥、知母、甘草,除熱于中;白術、附子,驅濕于下;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嘔降逆。為濕熱外傷肢節,而復上沖心胃之治法也。
【臨床應用】①歷節《經方實驗錄》:耿右,初診:一身肢節疼痛,腳痛,足脛冷,日晡所發熱,脈沉而滑,此為歷節。宜桂枝芍藥知母湯;川桂枝5錢,赤白芍各3錢,生甘草3錢,生麻黃3錢,熟附塊5錢,生白術5錢,肥知母5錢,青防風5錢,生姜1塊(打)。二診:腰痛略減,日晡所熱度較低,惟手足酸痛如故。仍宜前法:川桂枝5錢,赤白芍各5錢,生甘草3錢,凈麻黃4錢,蒼白術各5錢,肥知母5錢,青防風4錢,生姜1塊(打),咸附子3錢(生用勿泡)。②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雜志》(1981;1:38):運用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32例,結果治愈14例(1例加用強的松和四環素),顯效6例,有效10例(3例加用強的松和四環素),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7%,有效病例平均服藥21.6劑。治療后化驗指標的變化:類風濕因子轉為陰性的27例(84.4%);抗“O”滴度下降;全血粘度(比)、血漿粘度(比)、紅細胞電泳時間(秒)均有明顯下降,和治療前相比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血沉未見明顯下降,未恢復正常范圍。
【摘錄】《金匱》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