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小棕包
別名
批麻草、小黎蘆
來源
為百合科黎蘆屬植物蒙自黎蘆Veratrum mengtzeanum Loes. f.,以根及全草入藥。秋季采收,分別曬干。
注:同屬植物尚有狹葉黎蘆Veratrum stenophyllum Diels近前種,分布于云南省。也作“小棕包”入藥。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約20~100厘米。根狀莖粗短,其上生多數須根,細長,肉質。莖直立,上部密生白毛,基部殘留腐爛后的葉鞘,呈棕包狀。基生葉密集,長帶形;莖生葉互生,葉片寬1.5~2厘米,無柄,基部呈鞘狀抱莖。8月開花,圓錐花序頂生,多分枝,花軸生疏柔毛,花白色至淡黃綠色;花被片中下部具紫色斑點;苞片較花梗為短,花梗長8~15毫米。朔果卵狀三角形,種子多數。
生境分部
生于山坡草地、灌叢或疏林下。分布于云南省。
化學成分
根含生物堿原藜蘆堿。
藥理作用
從根中提取原藜蘆堿,給家兔、貓、犬等動物靜注均有較強的降壓作用,降壓時間能維持23~126分鐘,未產生快速耐受現象。小白鼠靜注的半數致死量為0.125毫克/公斤。
毒性
本品有毒,內服宜慎。中毒癥狀為頭昏,嘔吐,血壓下降,心跳減慢等。
性味
辛,寒。有毒。
功效主治
活血散瘀,止血鎮痛,催吐利水。用于跌打損傷,骨折,水腫;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須根0.05~0.1分(不超過0.2分),研末,酒或溫開水送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干品研粉敷患處。
禁忌
孕婦、小兒及體弱者忌用。不宜與人參同用。
復方
骨折:經整復后,小棕包干粉0.1分,酒或溫開水送服,每日2次。
備注
同屬植物尚有狹葉藜蘆Veratrum stenophyllum Diels近前種,區別在于狹葉藜蘆的花序軸上部無分枝,花密集,幾無梗;花苞片條形,通常長1~2厘米,最下1枚長達3厘米,苞片長于花,花紫色。分布于云南省。也作“小棕包”入藥。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小棕包
別名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蒙自藜蘆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atrumm engtzeanum Loes.f.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蒙自藜蘆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達1.3m。近基部租0.7-1cm,具棕褐色或淺白色的膜質鞘,鞘枯死后常在先端略破裂為帶網眼的纖維網。下部葉基生,狹長圓形或帶狀,長22-50cm,寬l-3cm,先端銳尖,基部無柄,兩面無毛。圓錐花序塔狀,長15-50cm,疏生少數側生總狀花序;總軸和枝軸具短綿狀毛;花多數;花被片6,較大,伸展,質地較厚,倒卵狀匙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8-12mm,寬4-6mm,先端鈍圓,基部具柄,下部有兩個明顯可見的腺體,淡黃綠色帶白色;雄蕊6,花絲長約4mm,花藥近腎形,背著,匯合為1室;子房無毛,3室,花柱3。蒴果長橢圓形,長1.5-2cm。種子扁平,具翅。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1200-3300m的山坡路旁或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貴州、云南。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呈細條狀,下部漸細,有的略彎曲,長8-15cm,直徑0.2-0.6mm。表面黑褐色,粗糙,根頭都有細密的橫皺紋,下端多縱皺紋。質輕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心有淡黃色的中柱。氣微,味苦,粉末有強烈的催嚏性。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表皮細胞2-3列,外壁稍厚,呈多角形,皮層寬廣,外皮層細胞排列整齊,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針晶束,并含淀粉粒,內皮層明顯,內壁及側壁增厚。木質部束9-10。呈放射狀,韌皮部位于木質部外側與其相向排列。中央髓部較小。
粉末特征 灰白色。根被細胞多角形,垂周壁呈螺旋狀彎曲。內皮層細胞表面觀呈長方形,壁稍厚,垂周壁呈細波浪狀彎曲。草酸鈣針晶較多,散在或成束存在于薄壁細胞中,長35-91μm。淀粉粒單粒圓球形、橢圓形、半圓形、圓多角形,直徑5-40μm,臍點十字狀,裂縫狀、點狀;復粒由2-4個單粒組成。網紋及螺紋導管直徑24-74μm。
化學成分
根含藜蘆甾二烯胺(veratramine),黎蘆甾二烯胺 N-氧化物(veratramine-N-oxide),黎蘆明靈(veramiline), 3,15-二當歸酰基計明胺(3,15-di-angeloylgemime),3-當歸酰基計明胺(3-angeloylgermine),茄啶(soanid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硬脂酸酯(β-sitoterylstearate),胡蘿卜甙(daucasterol),蠟酸(cerotic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
鑒別
理化鑒別(1)本品橫切面在紫外燈下(65nm)觀察可見藍色熒光。
(2)取本品粉末2g,加氨水濕潤,乙醚15ml,回流5分鐘,放冷,濾過,濾液蒸干,加稀鹽酸2ml溶解,溶液分別做以下試驗:①加碘化鐵鉀試液1滴,呈橘黃色沉淀。②加碘化汞鉀試液1滴,呈淡黃色沉淀。③加硅鈣酸試液1滴,呈白色沉淀。(檢查生物堿)
性味
辛;微苦;寒;有毒
功效主治
散瘀止痛;斂瘡殺蟲。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褥瘡;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每次0.05-0.1g,酒或溫開水送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撒布。
禁忌
孕婦、小兒及體弱者禁服。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