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邊緣鱗蓋蕨功效

英文名

Marginate Microlepia

出處

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碗科植物邊緣鱗蓋蕨的嫩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crolepia hancei Prantl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60-100cm。根莖長而橫走,密被銹色長毛。葉遠生;葉柄長20-30cm,深禾稈色,幾光滑;葉片紙質,上面多少被毛,長圓狀三角形,長達55cm,寬13-25cm,一回羽狀;羽片20-25對,基部對生,遠離,上部互生,近生,有短柄;羽片披針形,長10-15cm,寬1-1.8cm,基部不等,上側稍呈耳狀凸起,下側楔形,邊緣缺刻狀或淺裂,裂片三角形,偏斜,全緣或有少數齒牙;葉脈羽狀。孢子囊群生于羽片邊緣的小脈先端;囊群蓋半杯狀,黃綠色,有毛,以基部及兩側著生。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300-1800m的常綠闊葉林灌叢中、竹林下或山溝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葉柄長20-30cm,深禾稈色,有縱溝,幾光滑,葉片矩圓三角形,長達55cm,寬13-25cm,一至二回羽裂,紙質,綠色,葉兩面有短硬毛;羽片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上側稍呈耳狀凸起,下側楔形,邊緣近羽裂,裂片三角形,急尖或鈍尖,側脈在裂片上羽狀;孢子囊群每小裂片有1-6個,囊群蓋淺杯形,棕色,有短硬毛。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鱗蓋蕨甙(microlepin),17-O-乙酰鱗蓋蕨甙(17-O-acetylmicrolepin),4-表鱗蓋蕨素(4-epi-microlepin),6'-O-α-L-吡喃糖-4-表-鱗蓋蕨甙(6'-O-α-L-rhamnopy-ranosyl-4-epi-microlepin),6'-O-乙酰鱗蓋蕨素(6'-O-acetylmi-crolepin),邊緣鱗蓋蕨素(fumotoshidin)A、B、C,邊緣鱗蓋蕨甙(marginatoside)A、B,3α,12α-二羥基-對映-海松-8(14),15-二烯[3α,12α-dihydroxy-ent-pimara-8(14),15-diene],柚皮素(naringenin),皮素-7-O-(4-甲基)-R 糖(1→2)-鼠李糖甙(fumotonaringin)。

性味

苦;寒

歸經

肝經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活絡。主癰瘡癤腫;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祛風濕、治跌打損傷;嫩葉加白糖搗碎外敷、治下肢癤腫。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