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wertia petens Burk.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洗凈,曬干。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0-15cm。根黃褐色。莖叢生,鋪散,枝斜生,四棱形,有窄翅。葉對生,常對折;基生葉片狹匙形或狹倒披針形,連柄長1.5-6.5cm,寬約0.5cm,先端急尖,基部漸狹成柄,僅中脈明顯;莖生葉狹匙形或狹橢圓形至線形,連柄長1.5-3.8cm,寬約3m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漸狹成柄,僅中脈明顯突起。花單生枝頂;花梗直立,長1-2.2cm;花萼綠色,較花冠長約1/2.4深裂,裂片苞葉狀,不等大,大的卵狀披針形,小的披針形,裂片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圓形,背面具不明顯的3-7脈;花冠白色,4裂,有紫色條紋,裂片卵狀長圓形,先端鈍有短尖頭,下部有2個杯狀腺窩,先端邊緣有短流蘇;雄蕊4,花絲窄錐形,花藥藍色;子房卵形,無柄,花柱短而明顯,柱頭頭狀。花期7-8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1100-2600m的山坡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南部。云南東北部及中部。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長10-15cm,綠色或黃色。主根彎曲,長5-8cm,直徑2-4mm,下部有分枝。莖叢生,長5-20cm,上部有分枝。葉多皺縮,基生葉密集叢生,莖生葉對生,完整葉片展平后線狀披針形。單花頂生,淺藍色,萼與冠4裂,花冠裂片長約1.5cm。蒴果圓錐形,棕褐色。種子多數,卵圓形,黑褐色。氣微,味苦。 以枝葉多、色綠、根粗、味苦者為佳。
化學成分
全草含當藥苦甙(swertiamar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1,8-二羥基-3,5-二甲氧基呫噸酮(1,8-dihydroxy-3,5-dimethoxyxanthone),1-羥基-3,5-二甲氧基呫噸酮(1hydroxy-3,5-dimethoxyxanthone),1,8-二羥基-3,7-二甲氧基呫噸酮(1,8-dihvdroXy-3,7-dimethoxyxanthone),1-羥基-3,7,8-三甲氧基呫噸酮(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
藥理作用
1.解痙作用 當藥苦甙對大鼠離體十二指腸、子宮、膽囊平滑肌以及膽管括約肌的自主節律性活動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對抗乙酰膽堿、去甲腎上腺索、腦垂體后葉素、氯化鋇等對上述組織器官的興奮作用。在體試驗表明,本品100mg/kg靜注能抑制家兔原位小腸、子宮的自主節律性活動以及對抗乙酰膽堿、腦垂體后葉素對上述組織器官的興奮作用,其解痙機制為直接作用于腸平滑肌。臨床治療平滑肌痙孿性疼痛有明顯療效。
2.鎮痛、鎮靜作用 "熱板法"試驗表明,小鼠腹腔注射當藥苦甙4mg/kg和600mg/kg,可明顯地提高小鼠的痛閾,小鼠腹腔注射600mg/kg的鎮痛作用強度約相當于嗎啡10mg/kg或左旋四氫巴馬汀20mg/kg;本品400mg/kg灌胃對化學刺激所致小鼠扭體反應有明顯抑制作用,其鎮痛作用起效慢,但作用持久,本品80mg/kg皮下注射能明顯增強戊巴比妥鈉所致小鼠睡眠。
3.保肝作用 當藥苦甙對四氯化碳(CCL4)或半乳糖胺所致大鼠肝細胞損傷有明顯抑制作用。但另有體外試驗于50μg/ml或100μg/ml濃度對CCl4所致大鼠肝細胞損傷無明顯保護作用。
4.皮膚保護作用 當藥苦甙易于從皮膚吸收,經酶水解并經分子重排生成甙元紅白金花內酯(erythrocentaurin),可擴張毛細血管,持久地激活皮膚的酶系統提高其生化功能。當藥苦甙靜注于兔也可使皮膚血流旺盛,皮溫升高,從而提高皮膚功能,并可促進毛發生長。
毒性
從本品中提得的總甙(當藥苦甙含量不少于80%)5g/kg灌服或腹腔注射不引起雄性小鼠死亡;犬200mg/kg靜注或300mg/kg腹腔注射也未見中毒反應,200mg/kg口服或靜注除靜注時有短暫血壓下降,5分鐘恢復外,余無明顯變化;家兔250mg/kg口服心電。呼吸等均無改變。大鼠482mg/kg灌服30天除部分動物肝細胞輕度濁腫外也未見明顯毒性。
性味
苦;辛;溫
功效主治
溫中止痛;健脾消積。主小兒寒證;痙攣性腹痛;小兒疳積;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