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因脈治》卷二:栝樓根湯
【功能主治】治燥火喘逆,口渴身熱,二便赤澀,面赤唇焦,吐痰難出,脈數大,或見滑數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見《圣濟總錄》(人衛本)卷一八四:栝樓根湯
【處方】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栝樓根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黃芩半兩,蘆根1兩,半夏1兩(湯浸7遍去滑),前胡3分(去蘆頭)。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乳石發動,虛熱痰飲,嘔逆煩悶,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圣濟總錄(文瑞樓本)作“栝樓湯”。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見《圣濟總錄》(人衛本)卷一八四
《千金》卷二十四:栝樓根湯
【功能主治】海蛤對栝樓毒,或手足煩熱,或噤寒清涕。
【用法用量】上4味合服如解鐘乳法。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海蛤、栝樓亦無毒熱,服之而煩熱口噤者,良由病濕阻積為與。所以仍用栝樓根引入先前誤藥受病之區,統領大黃、梔子開泄其邪,乃《金匱》大黃甘草湯之變法。
【摘錄】《千金》卷二十四
《醫略六書》卷三十:栝樓根湯
【處方】蔞根3兩,人參1錢半,麥冬3錢(去心),生地5錢,阿膠3錢。
【功能主治】口渴。脈虛數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產后血氣兩虛,胃家優熱不化,而消爍津液,故口渴不止,善飲善消焉。生地滋陰壯水以制火;麥冬清心潤燥以生津;人參扶元補氣,壯生水之源;蔞根清胃瀉熱,杜發渴之由;阿膠補陰益血,榮陽光之灼爍;炙草益胃緩中,資太陰之母氣也。水煎溫服,使胃熱頓化,則血氣并充,而津液得以上奉,豈有口渴不止之患乎!
【摘錄】《醫略六書》卷三十
《圣濟總錄》卷五十九:栝樓根湯
【處方】栝樓根3兩,知母(焙)2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中干渴。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下白蜜少許攪勻,不拘時候服,日可數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九
《圣濟總錄》卷一○八:栝樓根湯
【處方】栝樓根2兩(銼),茅根(銼)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黃連(去段)1兩,石膏(碎)1兩,知母(焙)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時氣病后,目赤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取8分,去滓,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
《圣濟總錄》卷一一七:栝樓根湯
【處方】栝樓根2兩,石膏(碎)3分,鉛丹(研)3分,赤石脂半兩,白石脂半兩,澤瀉3分。
【制法】上為粗未。
【功能主治】口干燥渴。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入胡粉半錢匕,分溫2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七
《傷寒大白》卷二:栝樓根湯
【功能主治】肺胃二經痰多喘逆者。
【摘錄】《傷寒大白》卷二
《外臺》卷二引《深師方》:栝樓根湯
【處方】黃芩3兩,人參2兩,桂心2兩,大黃2兩,栝樓根3兩,芒消2兩,甘草2兩(炙)(一方用生姜2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除熱止渴。主傷寒渴欲飲水。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飲1升,須臾當下;不下,復飲1升。得下止,勿復飲。湯藥力勢歇,乃可食糜耳。
【摘錄】《外臺》卷二引《深師方》
《類證活人書》卷十七:栝樓根湯
【處方】栝樓根3分,石膏2兩,人參半兩,防風半兩,甘草半兩(炙),葛根1兩半(生用,干者只3錢)。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風溫渴甚。
【用法用量】方中葛根,《景岳全書》作“干姜”。
【摘錄】《類證活人書》卷十七
《圣濟總錄》卷七十八:栝樓根湯
【處方】栝樓根(銼)半兩,甘草(炙,銼)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止渴。主下痢,冷熱相沖,臟腑氣不和順,本來下虛,津液耗少,口干咽燥,常思飲水。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麥門冬1分(去心),棗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禁忌】初不許飲水,毒氣更增,煩躁轉甚;不得令至過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