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下果藤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下果藤

別名

亞泵礴

來源

科嘴簽屬植物大苞嘴簽Gouania leptostachya DC. var. tonkinensis Pitard.,以莖、葉入藥。全年可采,切碎,曬干備用或鮮用。

原形態

無刺藤狀灌木,高達10米。莖圓柱形,有縱條紋。小枝頂端常卷曲。單葉互生,革質,卵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4~10厘米,寬2.5~6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或微心形,邊緣波狀或有疏淺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較淡,沿脈有疏毛,側脈5~6對,期間細脈平行;托葉大,2枚,葉狀,具齒,抱莖,邊緣有尖鋸齒。春季開花,苞片較大,花萼5裂,花瓣5;花盤5裂超出子房之上,使萼筒與子房上部全部愈合。朔果圓形,徑約1厘米,頂冠以宿存的花萼,有3翅。

生境分部

生于山野林緣及空曠處或疏林中。分布于我國廣西和云南等省區。

性味

酸、澀,涼。

功效主治

涼血解毒,舒筋活絡。用于肢體麻木;外用治燒燙傷,瘡瘍。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以冷開水浸泡,取液外搽患處。

備注

大苞嘴簽與嘴簽Gouania leptostachya DC. 的主要區別為前者具有大型托葉和苞片。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下果藤

別名

嘴簽(《云南中草藥選》),亞奔波(傣名)。

出處

《云南中草藥》

來源

鼠李種植物下果藤的莖葉。秋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

攀援狀灌木,高達10米。莖圓柱形,有縱條紋,枝端常卷曲。單葉互生;革質;卵圓形,長5~7厘米,寬3~4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綠色,下面色較汶,側脈5~6對,其間細脈平行;葉柄長1~1.5厘米;托葉2,半圓形,邊緣有鋸齒,抱莖。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雜性;花萼5裂;花瓣5;子房3室。蒴果圓形,徑約1厘米,有3翅。

生境分部

生于山坡雜木林中或林緣空曠地。分布云南、貴州、廣東等地。

性味

澀微苦,涼。

功效主治

清熱消炎。

復方

治燒傷燙傷:下果藤鮮莖葉,搗爛,加適量冷開水浸泡,取浸出液涂搽創面。(性味以下出《云南中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下果藤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Slender-spike Gouania

別名

吹風藤

出處

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咀簽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ouania leptostachya DC.

采收和儲藏:夏末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

原形態

咀簽 攀援灌木,高達10m。莖圓柱形,有縱條紋,枝端常卷曲。葉互生;葉柄長1-2.5cm,被疏或密柔毛;托葉披針形,脫落;葉片革質,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7cm,寬3-4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綠色,下面色較淡,側脈5-6對,細脈平行,光滑無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達30cm,花小,雜性同株;花萼5裂;花瓣5,白色,基部具爪;子房藏于花盤內,3室,花柱較短,3淺裂。蒴果圓形,徑約1cm,有3翅,先端冠以宿存花萼。種子倒卵形,淡褐色,有光澤。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低、中海拔疏林緣,常攀援于樹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云南。

性味

澀;苦;性涼

歸經

脾經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止痛;止血。主發熱;燒燙傷;瘡瘍;胃痛;風濕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粉撒敷。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